第2366章 天墓无极(51)(2 / 11)

加入书签

刷屏。

“冲啊砚哥!捡大漏!”

“我要看现场砍价!砚哥加油!”

“潘家园水深,砚哥注意别打眼!”

“放心,我带了鉴定工具,”陈砚拿起双肩包,把放大镜、手电、手套都装进去,“咱们边走边聊,现在是八点半,潘家园夜市还没散,应该能赶上。对了,刚才说的免费鉴定名额,点赞到10万就抽,现在已经8万了,大家加把劲!”

他背着包出门,打车直奔潘家园。路上还不忘跟网友互动,“你们说这铜炉能是什么年代的?老周说是‘看着像老的’,李哥是个收废品出身的,经常收到些老物件,但自己不懂,开价都不高,之前我从他那收过一个民国的铜墨盒,才花了五百,后来卖了两千多。”

“砚哥运气太好了吧!”

“希望这次也是个好东西!”

“李哥人不错啊,不懂还不瞎开价。”

四十分钟后,陈砚到了潘家园东门。晚上的潘家园依旧热闹,摊位上摆着各种古玩字画、玉石翡翠,逛的人大多是年轻人,也有不少像陈砚这样的玩家。他很快找到了李哥的摊位——一个临时搭的折叠桌,上面摆着几个瓷碗、铜器,还有些旧书,李哥正坐在小马扎上玩手机。

“李哥,忙呢?”陈砚走过去,跟他打了个招呼。

李哥抬头一看是他,笑着站起来:“砚哥来了!刚还跟老周说你可能要来,快看看这个。”他从桌子底下拿出一个铜炉,递给陈砚。

陈砚接过铜炉,戴上手套,打开强光手电,同时把手机支架架好,让网友能看清细节。铜炉不大,直径大概十厘米,表面有一层深褐色的包浆,炉身刻着简单的云纹,底款是“宣德年制”。

“各位,先看包浆。”陈砚把铜炉对着镜头,“这包浆是传世包浆,不是做旧的。做旧的包浆会发黏,或者颜色不均匀,这个包浆很温润,摸上去有细腻的手感,是长时间人手盘玩形成的。再看炉身的云纹,雕刻得很流畅,没有现代机器雕刻的生硬感,线条有弧度,是手工刻的。”

他翻过来,看底款:“‘宣德年制’的款识,字体是楷书,宣德炉的真款很少见,大多是后仿的。这个款识的‘德’字,没有中间的一横,是明代的写法,但字体风格更偏向清代,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清代仿宣德的铜炉,不是真宣德,但清代的仿品也有价值。”

弹幕里网友纷纷留言。

“清代仿的也值钱吧?砚哥!”

“这包浆看着就舒服,比我之前买的假炉强多了!”

“李哥要价三千,能砍到多少?”

陈砚抬头问李哥:“这炉你哪收的?”

“上周在郊区一个老乡家收的,”李哥挠挠头,“他说家里老人传下来的,没用了,就卖给我了。我看是铜的,就开了三千,你要是要,给个实在价。”

陈砚心里有谱,清代仿宣德的铜炉,品相好的能卖一万多,李哥要三千,还有砍价的空间。“李哥,你这炉有个小毛病,”他指着炉口,“你看这里,有个小磕碰,虽然不明显,但影响品相。我给你一千五,你看行不?”

李哥皱了皱眉:“一千五太少了吧?我收的时候还花了一千呢!再加点?”

“最多两千,”陈砚说,“这炉我回去得清理一下,还要保养,两千块我也就是赚个辛苦钱。你要是不卖,我再看看别的。”

这时,弹幕里网友刷起来:“砚哥别加了!两千差不多了!”“李哥快卖吧!砚哥人靠谱!”

李哥看了看手机屏幕上的弹幕,又看了看陈砚,终于点头:“行吧,两千就两千,你拿走!下次有好东西还找你。”

陈砚付了钱,把铜炉装进包里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