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12章 尸易无限(217)(5 / 9)
经生锈,却依然能看出商代工匠的精湛技艺。我们顺着墓道往下走,耳室里整齐地摆放着青铜礼器,有鼎、尊、爵,还有一把长达一米的青铜剑,剑身上刻着“武丁自用”四个字——这是确认墓主人身份的关键证据!
主墓室的中央是一具巨大的木椁,虽然已经腐朽,但里面的尸骨依稀可见。木椁周围散落着大量的玉器、甲骨和金器,最珍贵的是一个青铜方鼎,鼎身上刻着长达两百多字的铭文,详细记载了武丁征伐土方、羌方的功绩,填补了商代历史研究的空白。
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殷墟考古最重大的发现!”张馆长看着眼前的文物,热泪盈眶,“这些文物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商代的历史,还能证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完整性!”我们小心翼翼地将文物装进特制的箱子里,运出墓室——每一件文物都轻拿轻放,生怕损坏了这跨越三千年的文明遗产。
就在我们准备庆祝时,派出所突然传来消息:眼镜男在审讯时吞了藏在衣领里的氰化物,已经不治身亡,只留下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“三星堆的黄金面具只是诱饵,真正的目标在良渚”。我们心里一沉——良渚古城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,里面藏着大量的玉器、陶器和古城遗迹,要是被“鬼市”盯上,后果不堪设想。
我们立刻收拾行李,准备前往浙江杭州。离开安阳前,张馆长给我们送了一本《殷墟青铜器图录》:“这本书里收录了所有已发现的商代青铜器资料,说不定能帮你们在良渚找到线索。”他握着父亲的手,语气沉重:“‘鬼市’越来越狡猾了,你们一定要多加小心。”
火车驶离安阳,朝着杭州的方向行驶。窗外的景色从黄土高原变成了江南水乡,我的手里握着那张纸条,心里充满了担忧。良渚古城遗址范围广阔,核心区就有300多万平方米,而且很多区域还没进行系统发掘,“鬼市”要是在这里盗掘,很难被及时发现。
抵达杭州后,我们立刻联系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李园长。他带着我们直奔反山墓地——这里是良渚文化最高等级的墓葬区,曾经出土过“玉琮王”“玉钺王”等国宝级文物。“我们接到线报,‘鬼市’的人已经在遗址周边活动,他们手里有一份民国时期的考古笔记,上面记载了反山墓地附近有一座未被发掘的‘良渚王墓’,”李园长指着远处的山丘,“我们已经加强了巡逻,但遗址太大,还是怕有疏漏。”
我们跟着李园长在反山墓地周边探查。这里的土层很薄,地表上能看到不少良渚时期的陶片,父亲掏出“岳府”玉佩放在地上,玉佩却没有任何反应——这让我们有些意外,难道“鬼市”的消息是假的?
就在我们准备扩大探查范围时,胖子突然在一处竹林里发现了异常:“你们看,这里的土是新翻的!”地面上有一片竹林,竹子之间的土明显比其他地方松软,还残留着挖掘的痕迹。父亲用洛阳铲往下探,挖到第五米时,铲头碰到了坚硬的物体——是玉石!
我们立刻调来发掘设备,小心翼翼地清理土层。当挖到第八米时,一个巨大的玉琮显露出来,玉琮的表面刻着精美的神人兽面纹,和“玉琮王”的纹饰如出一辙。“这是良渚王墓的标志性文物!”李园长激动得跳了起来,“
随着发掘的深入,一座规模宏大的墓葬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。墓室里散落着大量的玉器,有玉琮、玉璧、玉钺,还有一些造型奇特的玉饰,显然是墓主人的随葬品。最珍贵的是一个玉制的“神徽”,上面刻着良渚文化特有的神人兽面图案,工艺精湛,堪称国宝。
我们正准备将文物运出墓室,突然听到墓道口传来脚步声——是“鬼市”的人!他们拿着手电筒和撬棍,朝着墓室冲来,为首的是一个脸上有刀疤的男人,正是之前在西夏王陵遇到的刀疤男!“没想到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