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91章 尸易无限(196)(3 / 9)

加入书签

边疆防御和交通史太重要了!”

吴贤看着眼前忙碌的考古队员,心里满是感慨。从最初艾力寄来的康熙青花盘,到秦岭的汉代遗址群,每一件文物、每一处遗址,都是历史的拼图,只有将这些拼图一块块拼接起来,才能还原出真实的历史图景。

离开秦岭前,李响拉着吴贤的手说:“哥,张教授说等这次考古发掘结束,要把所有发现整理成报告,还想邀请你一起写其中的文物鉴定部分。以后要是有新的遗址发现,我第一时间通知你!”

“一定!”吴贤笑着点头,“你们要是需要文物鉴定方面的帮助,随时给我打电话,我随叫随到。”

驱车返回北京的路上,吴贤的手机响了,是国家博物馆的老周打来的:“小吴,陈立东捐赠的那匹唐代三彩马,最近在‘唐代三彩文化特展’上特别受欢迎,很多观众都问能不能多展出一段时间。还有,之前修复的那批汉代竹简,解读工作有了新进展,里面提到了‘蜀道粮草运输’的细节,正好能和你在秦岭发现的钱币窖藏对应上,你有空来博物馆咱们聊聊?”

“太好了!我明天就过去。”吴贤挂了电话,踩下油门,车子在高速公路上平稳行驶。窗外的夕阳渐渐落下,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,他想起这一路走来遇到的人——坚守文物的艾力、热衷探险的李响、慷慨捐赠的陈立东,还有无数默默付出的考古队员和志愿者。正是这些人的共同努力,才能让沉睡千年的文物重见天日,让珍贵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。

回到北京的第二天,吴贤如约来到国家博物馆。老周早已在展厅门口等候,手里拿着一叠竹简照片:“你看这枚竹简,上面写着‘戍卒百人,月给五铢钱五千’,和你在秦岭发现的钱币数量刚好吻合,说明当时驻守栈道的士兵军饷标准是统一的。还有这枚,提到‘蜀地商人每季度经栈道运丝绸五十匹’,也印证了之前巴蜀图语玉牌的用途。”

吴贤接过照片,仔细看着上面的文字,心里豁然开朗:“这么一来,汉代蜀道的军事防御和商业贸易体系就完全串联起来了——士兵驻守栈道保障安全,商人通过栈道运输货物,驿站提供住宿和补给,墓葬和窖藏则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丧葬习俗。这些发现,比任何文献记载都更直观、更真实。”

两人在展厅里边走边聊,路过陈立东捐赠的三彩马时,正好遇到一群小学生在听讲解。孩子们围着三彩马,睁着好奇的眼睛,不停地提问:“老师,这匹马是用什么做的?为什么有三种颜色?古代的人为什么要把它放进墓里?”

讲解员耐心地回答着孩子们的问题,吴贤站在一旁,看着孩子们认真的神情,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。他知道,文化传承不是一代人的事,需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,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。或许,这就是他坚持做公益鉴宝、参与文物保护的意义所在——不仅要守护文物,更要守护文化传承的火种。

离开博物馆时,吴贤收到了艾力发来的微信,附带一张照片——照片里,艾力的儿子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只康熙青花盘,旁边放着一个新的玻璃展柜。“吴老师,我给盘子买了个展柜,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,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要保护文物。等他长大了,我还要把盘子传给她,让我们家的文物一直传下去。”

吴贤看着照片,嘴角不自觉地上扬。他拿出手机,给艾力回复:“这是最好的传承方式,让文物带着故事,一代代传下去。以后有任何文物方面的问题,随时找我。”

放下手机,吴贤抬头望向远处的故宫,红墙黄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他知道,属于他的鉴宝与守护之路,还有很长很长——可能会遇到更多像艾力这样的藏家,可能会发现更多像秦岭这样的遗址,也可能会面临更多文物保护的挑战。但无论未来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