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51章 尸易无限(156)(6 / 8)

加入书签

的椰子树在风中摇曳,投下斑驳的影子。林野背着装有青铜罗盘、沙土挖掘工具和高倍数防晒霜的背包,刚走出航站楼,就看到斯里兰卡国家考古研究所的普拉萨德所长举着“中斯郑和石碑考古组”的牌子迎上来。他穿着一件浅灰色的亚麻衬衫,头发微卷,笑容热情,用带着僧伽罗语口音的英语说:“欢迎来到斯里兰卡!加勒港的‘旧港码头’遗址上周有了新线索,我们的队员在沙土中检测到了花岗岩的信号,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郑和石碑,但遗址被厚厚的沙土覆盖,最厚的地方有三米多,而且最近常有海风带来新的沙层,清理难度很大。”

“花岗岩信号?”林野眼睛一亮,“是不是和中国明代石碑的材质一致?咱们有没有大致的范围?”

普拉萨德所长点点头,从背包里掏出一张地图:“我们用地质雷达检测出了一块约1.5米x0.8米的花岗岩物体,位置就在旧港码头的中心区域,但具体深度不确定。传说郑和船队在加勒港停留时,曾立过一块石碑,记载了船队到访的目的和与当地的贸易往来,可惜后来石碑失踪了,只在古籍中有零星记载。你们的青铜罗盘说不定能精准定位石碑的深度,还能判断石碑有没有损坏。”

苏晓翻出爷爷的笔记本,里面有一页贴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,照片上是一块模糊的石碑残片,旁边写着“加勒港,郑和碑,汉梵双语”,她指着照片对普拉萨德所长说:“我爷爷几十年前就搜集过这块石碑的资料,他推测石碑上有汉文和梵文两种文字,咱们这次一定要找到它,还原这段历史。”

坐上去加勒港的汽车,车窗外的斯里兰卡乡村风光缓缓展开——成片的茶园泛着翠绿,穿着彩色纱丽的妇女在田间劳作,偶尔能看到古老的佛塔矗立在山坡上。普拉萨德所长指着远处的海岸线说:“加勒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,明代的时候,这里是郑和船队在南亚的重要停靠地,船队在这里补给淡水和粮食,还与当地的国王进行贸易,用中国的丝绸、瓷器换取斯里兰卡的宝石和香料。”

林野掏出青铜罗盘,轻轻放在膝盖上,罗盘的指针微微颤动,指向加勒港方向:“我们的罗盘能检测出花岗岩的具体位置和深度,还能判断石碑是否有裂缝或损坏。到了遗址,咱们先划定检测区,用罗盘精准定位,再开始清理沙土,避免盲目挖掘损坏石碑。”

下午三点,车队抵达加勒港旧港码头遗址。遗址位于加勒古城的海边,大部分区域被厚厚的沙土覆盖,几处露出地面的石质码头残体依稀可见,几名斯里兰卡考古队员正在用铁锹清理表层沙土。普拉萨德所长指着一片被黄色警戒线围起来的区域说:“就是这里,地质雷达检测到的花岗岩物体就在这个区域

林野和苏晓立刻拿出青铜罗盘,在警戒线内开始密集检测。当罗盘靠近区域中心时,信号突然变得强烈,屏幕上显示出清晰的花岗岩特征波形,还能检测到石碑的大致深度——约2.5米,石碑整体完整,没有明显的裂缝。

“找到了!”林野兴奋地喊道,“石碑在地下2.5米处,整体完整,没有损坏!咱们现在可以开始清理沙土,注意要分层清理,避免沙土塌方损坏石碑。”

普拉萨德所长立刻安排队员搭建临时遮阳棚,准备清理工具。苏晓蹲在检测点旁边,用小铲子小心地清理表层沙土,边清理边记录深度:“咱们每清理30厘米就停下来,用罗盘重新检测,确保不偏离石碑的位置。沙土很松软,大家一定要小心,不要踩塌清理出来的坑。”

接下来的三天,林野和苏晓带领斯里兰卡考古队员进行了系统的沙土清理。他们用小铲子和毛刷小心地分层清理,每清理一层就用青铜罗盘重新定位,确保始终朝着石碑的方向推进。第三天下午,当清理到2.3米深时,一块灰色的花岗岩边缘终于显露出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