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51章 尸易无限(156)(3 / 8)

加入书签

队确实到过文莱。”

林野看着文莱的合作邀请,点点头:“热带雨林中的遗址确实难勘探,植被茂密,看不到地下的文物,但咱们的青铜罗盘能穿透植被,检测到地下的文物信号,正好能派上用场。而且文莱是东南亚的重要国家,采集那里的数据,能让数据库的明代海上丝绸之路板块更完整。”

郑队长也表示支持:“国家文物局已经同意了这个合作意向,下个月会派你们去文莱参加合作洽谈会,顺便考察文莱河沿岸的遗址。不过热带雨林里蚊虫多,还有可能遇到毒蛇,你们要提前准备好防蚊药和防蛇装备,注意安全。”

出发前一天,林野和苏晓收拾行李时,把三保垄港的明代船舶残体照片、马六甲港的青花瓷数据小心地放进背包,还带上了便携式的植被清理工具和防蚊、防蛇装备——准备应对热带雨林的复杂环境。苏晓看着这些装备,笑着说:“从海洋到热带雨林,咱们的考古范围越来越广了。爷爷们当年要是能看到这些,肯定会觉得特别不可思议。”

林野握住苏晓的手,目光坚定:“郑和下西洋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,它不仅传播了中华文明,还促进了不同国家、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。咱们去文莱,不仅是采集数据,更是要传承郑和‘和平友好、开放包容’的精神,让更多人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,续写新时代的交流篇章。”

第二天一早,林野和苏晓背着青铜罗盘、带着数据采集设备和防护装备,跟着王院士、郑队长坐上了前往文莱的飞机。飞机穿过云层,下方的南海渐渐变成文莱湾,远处的文莱热带雨林像一块巨大的绿毯,覆盖在大地上。林野看着手里的文莱河遗址资料,心里满是期待——那里有郑和船队停留的传说,有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潜在证据,也有热带雨林考古的新挑战在等待着他们。

飞机渐渐靠近文莱国际机场,远处的文莱河像一条绿色的绸带,缠绕在热带雨林中。林野和苏晓收拾好东西,准备下飞机——文莱河沿岸遗址,我们来了!

飞机降落在文莱国际机场时,清晨的阳光透过热带雨林的缝隙,在停机坪上洒下细碎的光斑。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草木气息,远处的文莱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林野背着装有青铜罗盘、植被清理工具和防蛇装备的背包,刚走出航站楼,就看到文莱国家博物馆的哈桑馆长举着“中汶郑和遗迹考古组”的牌子迎上来。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传统服饰“纱笼”,笑容温和,用带着马来语口音的英语说:“欢迎你们来文莱!文莱河沿岸的‘淡布隆遗址’上周有新发现,村民在清理雨林时捡到了几块带花纹的瓷片,疑似明代的青花瓷,但遗址被茂密的热带雨林覆盖,连路都没有,咱们得雇当地的向导带路,还要小心毒蛇和蚊虫。”

苏晓跟着哈桑馆长走向汽车,顺手翻出爷爷的笔记本:“哈桑馆长,我爷爷在笔记里提到文莱河有‘郑和停留处,瓷片为证’,那些瓷片的花纹是不是和中国明代的青花瓷一致?咱们这次能找到更多证据吗?”

哈桑馆长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密封袋,里面装着几块青花瓷残片:“你们看这瓷片上的‘缠枝莲纹’,和我在南京博物院看到的明代永乐青花瓷很像,但我不敢确定,就等着你们来鉴定。文莱民间一直流传着郑和船队在这里停留、与当地苏丹会面的传说,要是能找到明代的文物,就能把传说变成史实了。”

坐上去淡布隆遗址的汽车,车窗外的文莱风光渐渐展开——道路两旁的热带雨林郁郁葱葱,高大的榕树垂下长长的气根,偶尔能看到穿着传统服饰的文莱人在路边的木屋前劳作。哈桑馆长指着远处的文莱河说:“古代的商船就是沿着文莱河进入内陆,淡布隆遗址位于文莱河的支流旁,很可能是当年商船停靠、补给的地方,考古发现那里的土壤层中藏着很多古代的器物碎片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