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42章 尸易无限(147)(2 / 9)
工具、记录数据的小事,但也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,比如如何通过石器的打制痕迹判断制作方法,如何用显微镜观察骨骼上的切割痕迹。
在修复工作间隙,赵队长带林野他们参观了元谋人博物馆。站在展厅里,看着玻璃柜里的元谋人门齿化石、石器和动物化石,林野仿佛穿越时空,看到了百万年前元谋人在龙川江边狩猎、制作石器、点燃火焰的场景。赵队长指着一件刮削器说:“这些石器不仅是元谋人生存的工具,也是人类文明的起点——从简单的打制石器,到后来的磨制石器、青铜器、铁器,人类就是这样一步步进化,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。”
离开博物馆的那天晚上,考古队为林野他们举办了送别晚宴。宴会上,赵队长端起酒杯,敬了林野一杯:“这次能发现元谋人活动遗址,你们功不可没。尤其是小林,你爷爷的罗盘和日记,帮我们精准找到了遗址位置,避免了很多弯路。以后要是还有新的发掘,我们一定第一时间联系你们——说不定还能找到元谋人的其他化石!”
林野接过酒杯,心里暖暖的:“赵队长,您太客气了。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,能和您一起参与这次发掘,我们也学到了很多。以后不管是元谋人遗址,还是其他遗址,只要需要,我们随叫随到。”
第二天一早,林野他们准备离开元谋。赵队长送他们到考古队门口,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石器复刻模型:“这是按照你们发现的刮削器复刻的,送给你们做纪念。希望你们能记住这次元谋之行,记住咱们的祖先在百万年前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努力生存,创造出了早期的人类文明。”
林野接过模型,紧紧握了握赵队长的手:“谢谢您,赵队长。我们一定会记住的,也会继续努力,让更多人了解元谋人,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和中华文明的源头。”
车慢慢驶出元谋人遗址区,窗外的红土地和龙川江渐渐远去。林野看着怀里的青铜罗盘,又摸了摸口袋里的各种纪念品——玉猪龙模型、骨耜模型、绿松石龙形器、三星堆青铜面具、良渚玉琮、甲骨文摆件、秦代青铜剑模型,还有刚得到的石器复刻模型,每一件都像一个里程碑,标记着从百万年前的早期人类到五千年文明史的漫长历程。他拿出爷爷的日记,翻到新的一页,上面画着一张潦草的地图,标注着“陕西半坡——半坡遗址秘藏”。
“接下来咱们去哪里?”阿凯凑过来,眼里满是兴奋,手里还拿着刚买的云南鲜花饼,正吃得津津有味,“半坡遗址是不是那个仰韶文化的代表?我之前在历史书上见过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彩陶,听说特别有特色!”
林野笑了笑,指着日记上的地图:“对,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,距今约6000-6700年,以半地穴式房屋、彩陶和原始农业闻名。爷爷的日记里说,那里有个秘密窖藏,藏着半坡人的彩陶、石器和谷物遗存,甚至可能有完整的房屋遗迹,帮我们了解新石器时代早期农耕文明的生活场景,咱们下一站就去陕西半坡!”
大家都欢呼起来,张科长笑着说:“半坡遗址的发现,证明了中国早期农耕文明的发达。要是能找到完整的彩陶群和谷物遗存,就能进一步了解半坡人的生活方式和农业技术。咱们去了之后,还得联系当地的考古队,一起探寻秘藏,揭开仰韶文化的更多秘密。”
车过秦岭隧道时,关中平原的风带着麦香扑面而来,远处的西安城在夕阳下泛着暖光,半坡遗址的标识牌在路边渐渐清晰。林野把车窗降下,怀里的青铜罗盘发出温和的震动,与口袋里的元谋石器复刻模型、玉猪龙等纪念品相互触碰,仿佛在与六千多年前的农耕文明轻声对话。阳光透过车窗,洒在罗盘的铜面上,折射出的光斑落在《半坡遗址考古图鉴》的封面上——那本阿凯新买的书,已经被他画满了彩陶纹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