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35章 尸易无限(140)(9 / 10)
“快把石门关上!”老烟枪大喊,我们赶紧把陶俑和墓志铭抱出来,把青石门推回原位,用细铁丝把锁芯复位,再把夯土填回坑里,用冻土把表面的痕迹擦掉。我们顺着墓道的墙壁往出口退,刚出铁门,就看到保安的手电筒光扫过来,我们赶紧钻进旁边的灌木丛,屏住呼吸,等保安走远,才抱着箱子向民宿跑去。
回到民宿后,我们把陶俑和墓志铭放在桌子上,赵老板看到陶俑,激动得手都在抖:“这是北魏的‘文吏俑’啊!我在洛阳博物馆见过类似的,没想到能见到真品!”他赶紧联系了河南省文物局的专家,专家们连夜赶了过来,用专业的文物运输箱把陶俑和墓志铭装走,还说要把这些文物送到洛阳博物馆展出,让更多人了解北魏的汉化历史和制陶工艺。
晚上,我们在民宿里庆祝,赵老板做了一桌洛阳菜,有水席、牡丹燕菜、胡辣汤,还有一壶杜康酒。林薇喝了一口酒,突然拿出一张照片,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,旁边写着“山西大同——云冈石窟附近北魏墓秘藏”。“我在古籍里看到,云冈石窟附近的‘北魏贵族墓’鎏金铜佛是北魏的佛教造像,佛身刻着莲花纹,丝绸残片是北魏的贵族服饰,用桑蚕丝织成,是研究北魏佛教文化和服饰的重要资料,”林薇看着我们,眼神里满是期待,“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山西大同吗?”
我和老烟枪、瞎子、林浩、阿古拉、巴特尔、腾格尔、小杨、达来对视一眼,都笑了。山西大同离这里千里之外,云冈石窟附近的北魏墓在武州山脚下,冬天的武州山寒风刺骨,暗格里可能有“积水”和“碎石”,而且鎏金铜佛的鎏金层薄,一碰就掉,丝绸残片怕干燥,一缺水就会脆裂,保护难度极大,但我们还是决定去。因为我们知道,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,再远再险的路,我们都愿意走。
老烟枪点燃烟锅,深吸一口,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:“走!北魏佛教的宝贝咱也得护着!不过这次,可得带够保湿和防碰撞的装备,丝绸残片得用保湿箱装,里面放湿毛巾,湿度保持在60%左右,鎏金铜佛得用软布裹着,放进泡沫箱,避免碰撞。而且暗格的‘积水’得用抽水机抽干,抽水机的软管得够长,才能把水抽干净。另外,暗格的‘石门’是北魏的‘莲花锁’,锁上刻着莲花纹,得按‘花瓣、花芯、花茎’的顺序触摸,顺序错了石门会自动锁死,我已经让林浩查了莲花锁的结构,记熟了。”
林浩掏出手机,打开云冈石窟附近北魏墓的卫星图:“我查了,北魏贵族墓在大同的‘云冈石窟景区’北侧,暗格在墓的‘西侧’,那里的土层颜色和其他地方不一样,是深褐色的。咱们得趁景区闭馆后进去,里面的监控是24小时的,得用信号屏蔽器把监控屏蔽了,再用黑布把镜头盖住。”
达来听到要去山西,眼睛里满是兴奋:“我早就想看看云冈石窟了!山西的刀削面我在电视上见过,这次一定要尝尝。而且我力气大,扛保湿箱肯定没问题,遇到积水,我先把水抽干,保证丝绸残片不被泡坏,鎏金铜佛我也会小心拿,保证鎏金层不掉。”
我们举起酒杯,酒杯里的杜康酒泛着透明的光,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。窗外的洛阳夜景渐渐安静下来,远处的邙山在夜色里只剩下模糊的轮廓,寒风还在吹着,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送行。我知道,明天一早,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,从河南的洛阳,到山西的大同,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。
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,车轮滚滚,载着我们向北行驶。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,从河南的平原,到河北的山地,再到山西的高原。远处的武州山在阳光下泛着土黄色的光,云冈石窟的洞窟群像蜂巢一样嵌在崖壁上,北魏贵族墓的封土堆在山脚下,静静卧在景区北侧。
我抱着装有陶俑照片的盒子,手里攥着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