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35章 尸易无限(140)(2 / 10)

加入书签

林浩深吸一口气,搓了搓冻僵的手,先摸到龙头的“角”,石门发出“咔”的一声轻响;再摸到龙身的“鳞”,又是一声响;最后摸到龙尾的“尖”,青石门“轰隆”一声,缓缓向内打开,一股带着青铜味的凉风从里面飘出来——是楚国青铜方壶和楚简的味道!

“先测氧气!”老烟枪大喊,小杨赶紧拿出氧气检测仪,对着暗格内按了下开关——氧气浓度正常,没有毒气。我戴上无菌手套,先摸出一个圆柱形的物件,托起来一看,是一只青铜方壶,壶身上刻着蟠螭纹,提梁完好无损,正是我们要找的楚国青铜方壶!接着又摸出几卷竹简,竹简上的楚文字清晰可见,正是记录楚国法律条文的楚简!

我们把青铜方壶用纱布擦干净,放进铺着软布的木盒里;楚简则用氮气密封袋装好,再用纱布裹住,避免碰撞。刚把东西收拾好,突然,远处传来保护员的脚步声——是我们挖夯土的时候,铁锹碰到了通风孔,发出了声响!“谁在里面?!”保护员的喊声传来,手电筒的光在主椁室里扫来扫去。

“快把石门关上!”老烟枪大喊,我们赶紧把青铜方壶和楚简抱出来,把石门推回原位,用夯土把流沙层盖住,再把刻字砖撬回原来的位置,用泥土把砖缝填实,确保看不出撬动的痕迹。我们顺着主椁室的门溜出去,躲进旁边的灌木丛,保护员的手电筒光扫过门口,没发现异常,转身走了。

回到民宿后,我们把青铜方壶和楚简放在桌子上,刘大叔看到青铜方壶,激动得直拍手:“这是楚国的‘蟠螭纹方壶’啊!我在楚文化博物馆见过复制品,真品的纹路比复制品还清晰!”他赶紧联系了安徽省文物局的专家,专家们连夜赶了过来,用专业的文物运输箱把方壶和楚简装走,还说要把这些文物送到安徽博物院展出,让更多人了解楚文化的魅力。

晚上,我们在民宿里庆祝,刘大叔做了一桌皖北菜,有寿县豆腐宴、腊味合蒸、地锅鸡,还有一壶古井贡酒。林薇喝了一口酒,突然拿出一张照片,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,旁边写着“云南大理——大理国段氏墓秘藏”。“我在古籍里看到,大理国段氏墓的‘段正淳墓’,银质经幢是段正淳用来祈福的,上面刻着梵文经文,梵文写本是用贝叶纸写的,记录着大理国的佛教文化,是研究大理国历史的重要资料,”林薇看着我们,眼神里满是期待,“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云南大理吗?”

我和老烟枪、瞎子、林浩、阿古拉、巴特尔、腾格尔、小杨、达来对视一眼,都笑了。云南大理离这里千里之外,段氏墓在苍山脚下,冬天的苍山有积雪,暗格里可能有“积雪融水”和“苔藓”,而且贝叶纸怕潮,一沾水就会发霉,保护难度极大,但我们还是决定去。因为我们知道,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,再远再险的路,我们都愿意走。

老烟枪点燃烟锅,深吸一口,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:“走!大理国的宝贝咱也得护着!不过这次,可得带够防潮的装备,贝叶纸得用防潮纸包好,再放进密封盒,银质经幢怕氧化,得用无绒布擦干净,再喷上防锈剂。而且暗格的‘石门’是大理国的‘梵文锁’,锁上刻着梵文,得按‘嗡、嘛、呢、叭、咪、吽’的顺序触摸,顺序错了石门会喷出冷水,把文物冻住,我已经让林浩查了梵文的写法,记熟了。另外,暗格的‘土层’里有‘松针层’,是大理国用来防潮的,挖的时候别把松针弄散了,能看出当年的防腐工艺。”

林浩掏出手机,打开段氏墓的卫星图:“我查了,段正淳墓在大理的‘崇圣寺三塔’附近,暗格在墓的‘北侧’,那里的土层颜色和其他地方不一样,是深褐色的。咱们得趁崇圣寺三塔景区闭馆后进去,里面的监控是红外的,得用信号屏蔽器把红外信号挡住,再用黑布把镜头蒙住。”

达来听到要去云南,眼睛里亮了起来: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