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85章 尸易无限(90)(6 / 9)

加入书签

城遗址前挤满了当地居民、文物工作者和志愿者。阿赫迈托夫牵着林深的手,走到保护站的牌匾前,两人一起揭开了红布——“丝绸之路友谊站”六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。“这个保护站不仅是为了保护遗址,更是为了纪念我们之间的友谊,纪念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,”阿赫迈托夫说,“未来,我们会在这里开展更多的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,让科斯托比古城的文明故事永远流传。”

仪式结束后,阿赫迈托夫带林深参观了保护站的监测室。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遗址的风速、沙流量、温度和湿度数据,还有多个摄像头拍摄的遗址全景画面。“有了这些设备,我们就能24小时监测遗址的情况,一旦发现问题,就能及时处理,”阿赫迈托夫说,“我们还计划在这里开设文物保护培训课程,邀请沿线国家的专家来讲课,培养更多的文物保护人才。”

林深点了点头,心中忽然有了一个想法:“阿赫迈托夫,我们可以联合丝绸之路沿线的保护站,建立‘丝绸之路保护站联盟’,共享监测数据、技术经验和培训资源,让每个保护站都能成为文物保护的‘前哨站’。”阿赫迈托夫立刻表示赞同:“这是个绝妙的主意!我会立刻联系其他国家的保护站,推动联盟的成立。”

回到敦煌后,林深开始筹备“丝绸之路保护站联盟”的成立大会。他向中国、哈萨克斯坦、伊朗、土耳其、阿富汗等国的20多个保护站发出邀请,得到了积极响应。成立大会当天,来自各国的保护站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,共同签署了《丝绸之路保护站联盟公约》,确定了共享资源、联合保护、人才培养等合作方向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在大会上致辞:“保护站联盟的成立,是丝绸之路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,它将让沿线国家的文物保护工作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共同守护人类的文明遗产。”

联盟成立后,林深担任了联盟的首任主席,负责协调各国保护站的合作项目。他推动建立了“丝绸之路保护站人才交流计划”,每年选派各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到其他国家的保护站学习交流;还组织开展了“丝绸之路联合考古行动”,带领各国考古专家对多处未发掘的遗址进行系统性勘探。

这天,林深收到了儿子从乌兹别克斯坦发来的消息,说他在撒马尔罕古城的驿站遗址中发现了一处唐代的窖穴,里面保存着大量的丝绸和文书。林深立刻组织联盟的联合考古队,前往撒马尔罕支援。抵达遗址后,林深和儿子一起清理窖穴中的文物,当他们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卷丝绸时,两人都愣住了——丝绸上绣着一幅完整的丝绸之路地图,地图上用汉文和粟特文标注着各个驿站的名称,其中就包括科斯托比古城和贾拉拉巴德山区的驿站。

“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唐代丝绸之路地图!”林深激动地说,“它不仅能验证我们之前研究的商队路线,还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唐代丝绸之路的商贸网络和驿站分布。”乌兹别克斯坦的考古专家也兴奋地说:“这是撒马尔罕古城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,也是丝绸之路保护站联盟合作的重要成果!”

考古队将丝绸地图和文书小心翼翼地运回敦煌的“丝绸之路文物修复中心”,进行修复和研究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丝绸地图的全貌终于展现出来,地图上详细标注了从长安出发,经过河西走廊、西域,抵达中亚、西亚的路线,沿途的水源地、山脉、沙漠都有清晰的标记。专家们还解读了文书的内容,其中包括唐代商队的贸易合同、驿站的管理记录,甚至还有商人们写给家人的家书。

这些发现被整理成《唐代丝绸之路商贸与驿站研究报告》,发表在国际顶级的考古期刊上,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。不少专家学者表示,这些文物的发现,为研究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证据,也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