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85章 尸易无限(90)(2 / 9)
月的温度,他忽然觉得,所有的奔波和辛苦,都在这一刻有了最温暖的回应。
回到敦煌后,林深收到了一个意外的包裹,里面是来自阿富汗的阿卜杜勒寄来的——一本厚厚的《贾拉拉巴德山区古城遗址考古报告》,扉页上写着:“献给林,感谢你让阿富汗的文明重新被看见。”报告里详细记录了遗址的发掘过程、出土文物的研究成果,还有孩子们在遗址旁种下的小树苗的照片。林深翻到最后一页,看到一张阿卜杜勒和村民们在遗址保护站前的合影,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,背景里的保护站虽然简陋,却透着生机。
就在林深沉浸在报告的内容时,“丝绸之路文明数字博物馆”的技术团队传来了好消息——他们成功开发了“AI遗址复原系统”。这个系统能根据遗址的现存结构、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,通过AI算法还原遗址的原貌。林深立刻来到技术室,看着屏幕上尼尼微古城的复原过程:残破的宫殿墙壁逐渐变得完整,散落的雕塑重新归位,甚至能看到当年商队在古城街道上往来的虚拟场景。“太神奇了!”林深忍不住赞叹,“有了这个系统,更多人能看到遗址当年的辉煌,也能更直观地理解文物的价值。”
技术团队还将这个系统应用到了黑石城遗址的复原中。当林深通过VR眼镜“走进”复原后的黑石城时,仿佛回到了千年前——汉代的商队牵着骆驼走过街道,工匠们在作坊里制作陶器,石台上的黑石在阳光下泛着微光。他走到中央塔楼前,看着虚拟的古人将黑石嵌入凹槽,大门缓缓打开的瞬间,林深忽然想起父亲当年写下的“黑石为钥,七星为门”,眼眶不禁湿润了。
“AI遗址复原系统”上线后,立刻引起了轰动。许多学校将其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工具,学生们通过VR眼镜“参观”各个遗址,学习丝绸之路的历史;博物馆则利用系统开展线上展览,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感受文明的魅力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特意发来贺电,称这个系统“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开辟了新路径”。
这天,林深接到了来自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的邀请,希望能合作开展“丝绸之路遗址数字联展”,将中国、意大利、伊朗、土耳其等国的丝绸之路遗址通过AI复原系统进行线上展示。林深立刻答应了邀请,他知道,这是推动全球文化遗产共享的重要机会。
联展筹备期间,林深多次与罗马国家博物馆的专家视频会议,讨论展览的内容和形式。他们决定以“丝绸之路的一天”为主题,从清晨的敦煌莫高窟开始,到正午的撒马尔罕古城,再到傍晚的罗马斗兽场,通过虚拟场景的切换,展现丝绸之路沿线不同遗址的风貌和文化特色。林深还特意将父亲的考古笔记扫描进系统,观众在“参观”黑石城时,能看到父亲当年的考察记录和手绘地图,更深入地了解黑石城的发现过程。
“丝绸之路遗址数字联展”开幕当天,全球有超过百万观众在线观看。观众们通过电脑、手机或VR设备,“漫步”在各个遗址中,与虚拟的古人互动,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。一位来自美国的观众在留言中写道:“以前我只知道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路,现在通过这个展览,我才明白它是一条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。感谢所有为保护这些遗产付出努力的人。”
联展的成功,让林深更加坚定了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决心。他计划在未来五年内,联合沿线国家的博物馆和技术机构,建立“丝绸之路数字文化遗产库”,将更多的遗址、文物和历史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,永久保存、全球共享。
就在林深忙着推进数字文化遗产库的建设时,儿子从国外回来了。这次,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——他考上了敦煌研究院的研究生,专业是丝绸之路文物保护。“爸爸,我想跟着你,一起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。”儿子的眼神里满是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