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84章 尸易无限(89)(2 / 9)

加入书签

国的友好往来。接下来,我们还要去黑石城遗址,看看当年商队是如何用黑石作为信物,在丝绸之路上通行的。”

在黑石城遗址,林深带着孩子们走进模拟考古坑,教他们用小刷子清理仿制的黑石碎片。一个来自土耳其的男孩,在清理碎片时发现了刻有螺旋纹路的图案,激动地喊道:“这和我家乡博物馆里的黑石纹路一样!”林深趁机讲解:“这些相同的纹路,说明千年前的商队虽然来自不同国家,但他们用同一种‘语言’交流——这就是黑石文化的魅力。”

研学活动的最后一天,孩子们共同完成了一幅巨大的“丝绸之路黑石拼图”。这幅拼图由两百多块小型黑石仿制品组成,每块仿制品上都刻着不同国家的文明符号:中国的龙纹、伊朗的波斯菊、土耳其的新月、哈萨克斯坦的雄鹰。当最后一块拼图归位,一幅融合了各国文化特色的丝绸之路地图展现在眼前,孩子们围着拼图欢呼雀跃,不同语言的笑声在戈壁滩上回荡。

送走外国孩子们后,林深收到了“丝绸之路黑石文化跨国巡展”的开幕邀请。巡展的第一站设在伊朗德黑兰,当地政府特意将展览场地选在德黑兰国家博物馆的中央展厅,还邀请了伊朗文化部长出席开幕式。

开幕式当天,展厅里挤满了观众。伊朗国家博物馆馆长在致辞中说:“今天,我们在这里展出的不仅是一块块黑石,更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相互尊重、相互融合的见证。千年前,中国的商队带着黑石来到伊朗,与我们的祖先交流;今天,我们通过这些黑石,再次感受到了丝绸之路的温暖与力量。”

林深站在展厅里,看着观众们围着黑石文物驻足观看,听着讲解员用波斯语和英语讲述黑石背后的故事,心中充满了成就感。他走到那枚萨珊王朝的黑石印章前,印章上的螺旋纹路与中国汉代黑石的纹路相互呼应,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文明对话。

巡展期间,林深还受邀在德黑兰大学举办了讲座,主题是“黑石文化与丝绸之路文明交流”。讲座现场座无虚席,许多学生和学者都带着笔记本认真记录,不时举手提问。一个学生问:“林教授,黑石文化在今天还有什么意义?”林深笑着回答:“在全球化的今天,黑石文化告诉我们,不同文明之间没有隔阂,只有相互理解、相互合作,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。这就是黑石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。”

离开伊朗前,伊朗文化部长送给林深一件特殊的礼物——一枚复刻的萨珊王朝黑石印章,印章上刻着波斯文和汉文两种文字,寓意着两国文明的友好交流。林深接过礼物,郑重地说:“我会把这枚印章放在‘丝绸之路文物修复中心’的展厅里,让更多人看到伊朗和中国的文明友谊。”

回到敦煌后,林深立刻投入到《丝绸之路黑石文化研究图谱》的编写工作中。他组织各国专家,将近年来发现的黑石文物按照年代、地域、文化类型进行分类,详细记录每件文物的尺寸、纹路、符号含义和出土背景。为了让图谱更具实用性,他们还在每件文物的介绍旁附上了高清照片和线描图,方便读者对比研究。

图谱编写过程中,林深还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——中国国家博物馆决定在“丝绸之路文明展”中专门开辟“黑石文化展区”,将《丝绸之路黑石文化研究图谱》的部分内容和重要的黑石文物实物进行展出。这一消息让林深和团队成员备受鼓舞,他们加快了图谱的编写进度,希望能在展览开幕前完成出版。

这天,林深正在办公室整理黑石文物的照片,儿子突然打来视频电话。视频里,儿子拿着一本《丝绸之路文明启蒙读本》,兴奋地说:“爸爸,我们老师今天用你编写的读本给我们上课了!同学们都对黑石文化特别感兴趣,还问我能不能带他们去敦煌看看真正的黑石!”林深笑着说:“当然可以!等你放假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