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59章 尸易无限(64)(7 / 9)

加入书签

时候,我们还年轻,总想着能找到古楼兰的遗迹,没想到……”照片上,爷爷和林建国站在一片雅丹地貌前,笑得格外灿烂,照片的背面,写着“1985年,罗布泊黑风口”。

我看着照片,眼眶突然湿润了。爷爷的样子,和我记忆里的一模一样,只是照片里的他,更年轻,更有活力。“建国叔,您知道爷爷当年为什么要去罗布泊找‘昆仑之眼’吗?”

林建国叹了口气,领着我走到展厅的休息区:“你爷爷当年是个考古迷,尤其痴迷古楼兰文明。他说,古楼兰文明突然消失,肯定和‘昆仑之眼’有关,只要找到‘昆仑之眼’,就能解开古楼兰消失的秘密。我们当年一起去了罗布泊,在黑风口附近发现了那块石碑,可就在我们准备进一步探索的时候,遇到了‘黑鸦’的人,他们想要抢我们的资料,你爷爷为了保护资料,和他们打了起来,最后失踪了……”

我握着爷爷的照片,心里充满了愧疚。如果当年我能懂事一点,阻止爷爷去罗布泊,爷爷就不会失踪了。“建国叔,对不起,要是当年我……”

林建国打断我的话:“孩子,这不怪你。你爷爷做的是对的,他是为了保护国家的文物,为了揭开历史的真相。现在,你完成了他的心愿,他在天有灵,也会为你骄傲的。”

林建国在敦煌待了三天,这三天里,他给我讲了很多爷爷当年的故事,还把他当年和爷爷一起整理的罗布泊地质资料交给了我。“这些资料,或许能帮你们开春后去昆仑山考古。”林建国说,“我年纪大了,不能再去野外了,以后,古楼兰文明的探索,就靠你们年轻人了。”

送走林建国后,我把他给的资料和爷爷的日记放在一起,心里暗暗发誓:一定要完成爷爷和林建国的心愿,揭开古楼兰消失的秘密,保护好国家的文物。

开春后,文物局批准了昆仑山考古项目,沈会长组建了一支更专业的考古队,除了之前的队员,还增加了地质学家、文物修复师和医生。我们准备了更充足的物资,包括专业的破冰设备、保暖帐篷和医疗急救包。出发前,马爷特意从客栈赶来,给我们送了几袋他亲手做的馕:“这馕耐饿,你们在山里要是没东西吃,就吃这个。”

扎西也带着丹增和洛桑来了,他们还带来了村里老人做的酥油茶:“这酥油茶能抗寒,喝了它,在雪地里就不会冷了。”

我们带着大家的祝福,再次踏上了前往昆仑山的路。这一次,我们的目标很明确——清理溶洞里被冰碴覆盖的壁画,寻找古楼兰消失的线索,还有,尝试挖出被埋在坍塌地宫里的“楼兰玉髓”。

越野车行驶了七天,再次抵达昆仑山口。丹增和洛桑熟门熟路地领着我们来到玉珠峰北坡的冰眼。李教授用专业的破冰设备,在冰眼周围凿出了一个安全的平台,我们把登山绳固定好,依次顺着绳子往下爬。

溶洞里的温度比上次来的时候高了一些,墙壁上的冰碴开始融化。我们拿出工具,小心翼翼地清理壁画上的冰碴。清理到一半时,陈默突然喊道:“你们快来看!”

我们跑过去,只见壁画的尽头,画着一幅完整的场景——古楼兰的城池被风沙淹没,人们背着行李,朝着昆仑山的方向走,为首的人手里捧着“楼兰玉髓”,后面跟着一群祭司,他们朝着“长生门”的方向跪拜。壁画的沙吞噬家园,我们带着神之馈赠,前往神山,寻求庇护。愿神保佑我们,重建家园。”

“原来古楼兰人是因为风沙,才迁徙到昆仑山的!”我激动地说,“那他们后来重建家园了吗?”

扎西继续翻译壁画上的文字:“后面的文字被破坏了,只能看到‘神山发怒,家园再次被毁’几个字。”

我们继续清理壁画,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。清理到溶洞的尽头时,李教授突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