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55章 尸易无限(60)(7 / 8)

加入书签

控设备,24小时监测遗址的情况。出土的文物都放在恒温恒湿的库房里,修复的时候也是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技术,尽量保持文物的原貌。”

李老连连点头:“做得好,做得好。保护文物就是要这样,既要细心,又要科学。你们年轻人有文化、有技术,比我们当年强多了。”

离开遗址那天,李老特意去了石灯塔下——吴贤的骨灰就撒在那里。他蹲下身,轻轻抚摸着灯塔的基座,轻声说:“吴老弟,我来看你了。咱们当年保护的文物都好好的,还有很多年轻人在接着干,你放心吧。”

小林和小杨站在一旁,看着李老的背影,心里满是感动。他们知道,像李老这样的老战士,是文物保护事业的活化石,他们的记忆和经历,是最珍贵的财富。

回到沈阳后,小林决定把李老的故事和吴贤的登记册整理成展览,放在博物馆的“文物守护者”展区里。她和小周一起,采访了多位当年参与过文物保护的老战士和百姓,收集了他们的回忆和珍藏的老物件——有抗联战士用过的水壶,有百姓用来搬运文物的木箱,还有当年保护沈阳故宫时用过的棉被碎片。

展览开展那天,展厅里挤满了人。老人们看着熟悉的物件,回忆起当年的岁月;年轻人则认真地听着讲解,了解文物背后的守护故事。有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,指着吴贤的登记册说:“宝宝你看,这位爷爷当年为了保护文物,记了这么多笔记,以后你也要像爷爷一样,做个爱护文物的好孩子。”

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小手轻轻放在展柜的玻璃上,眼神里满是好奇和敬畏。

就在展览开展的同时,小林收到了一个好消息——经过与日本方面的多次沟通,他们终于同意归还当年从丸都山城盗走的高句丽壁画残片。这些残片是1940年被日军盗走的,一直藏在日本某大学的博物馆里,经过多年的交涉,对方终于答应无偿归还。

小林立刻组织队员们准备接收工作。他们按照之前接收玛瑙杯的经验,定制了专门的恒温保护箱,还邀请了壁画修复专家,一起制定残片的修复方案。小杨虽然身体不好,但也坚持参与筹备会议,反复叮嘱:“壁画残片很脆弱,运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温度和湿度,不能有一点磕碰。修复的时候也要小心,要尽量保留残片上的原始痕迹,不能瞎修。”

接收壁画残片那天,沈阳文物博物馆的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。当日本代表将装有壁画残片的保护箱交给小林时,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小林打开保护箱,看着里面的壁画残片——上面的高句丽人物图案虽然有些残缺,但色彩依旧鲜艳,能清晰地看出当年的绘画工艺。“欢迎回家。”小林轻声说,眼眶里满是泪水。

接下来的几个月,小林和壁画修复专家一起,开始了艰难的修复工作。他们先用特殊的试剂清理残片上的污垢,再用显微镜观察残片的断裂处,一点点拼接复原。有时候,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拼接角度,他们要反复尝试几十次;有时候,为了修复一小块剥落的颜料,他们要调配十几种颜色,才能找到最接近原貌的那一种。

小杨经常来工作室看望他们,每次都要仔细查看修复进展:“别着急,慢慢来,文物修复是细活,不能图快。咱们要对文物负责,也要对后人负责。”

小林点点头,她知道,每一次修复,都是在与历史对话,都是在延续文物的生命。她想起吴贤当年修复陶俑时的专注,想起小杨教她识别文物时的耐心,心里就充满了力量。

经过半年的努力,壁画残片终于修复完成。当完整的高句丽壁画展现在众人面前时,所有人都惊叹不已。壁画上的人物、车马、建筑栩栩如生,生动地展现了高句丽时期的社会生活。“太神奇了!”小周拿着相机,不停地拍照,“我要把这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