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55章 尸易无限(60)(6 / 8)

加入书签

的身影,看着百姓们在遗址公园里悠闲地散步,心里满是平静和满足。他们知道,文物保护的路还很长,还有很多流失的文物等着回家,还有很多残破的遗址等着修复。但他们更知道,只要有人愿意坚守,有人愿意传承,中国的历史文化就会永远闪耀,那些珍贵的文物,就会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,守护着民族的根与魂。

深秋的沈阳文物博物馆里,小林站在新布置的“辽代玛瑙器特展”展厅里,正对着展柜里的玛瑙杯和玛瑙饰件做最后的检查。柔和的灯光透过防紫外线玻璃,洒在莹白的玛瑙上,杯身的缠枝莲纹与饰件的云纹遥相呼应,在展柜里构成一幅完整的辽代工艺图景。展厅门口,小周正带着一群小学生排队,手里举着自制的“文物守护小使者”徽章:“大家跟紧我,等会儿小林姐姐会给咱们讲玛瑙杯回家的故事哦!”

小林听到声音,回头朝小周笑了笑。这半年来,她和小周一起策划了好几场“文物进校园”活动,从最初的ppt讲解,到后来的实物观摩,再到现在的互动体验,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对家乡的文物感兴趣。有个五年级的小男孩,上次听完讲座后,还特意画了一幅“保护文物”的漫画,贴在了博物馆的留言墙上,上面写着:“我长大也要当文物守护者,像吴爷爷和杨爷爷一样。”

正想着,展厅入口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。小林抬头一看,是小杨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。老人穿着整洁的中山装,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,手里还拿着一个旧布包。“小林,这位是李老,当年和吴先生一起在沈阳故宫保护过《四库全书》的老战士。”小杨介绍道,“李老听说咱们办了玛瑙器特展,特意从长春过来看看。”

小林赶紧迎上去,握住李老的手:“李老,您能来,我们太高兴了。这两件玛瑙器能凑齐,也有您当年保护文物的功劳。”

李老笑着摇摇头,打开手里的布包,里面是一本泛黄的笔记本:“这是当年吴先生交给我的文物登记册,上面记着沈阳故宫里每一件文物的位置和状态。这么多年,我一直好好收着,现在交给你们,也算是物归原主了。”

小林接过笔记本,指尖轻轻拂过封面上的字迹——“沈阳故宫文物登记册,1938年”。翻开内页,吴贤的字迹清晰可见,里面详细记录着每一件文物的名称、尺寸、保存状况,甚至还有一些临时保护的备注,比如“《四库全书》第三册边角受潮,已用宣纸吸干,待天晴晾晒”。“太珍贵了。”小林的声音有些哽咽,“我们会把这本登记册好好保存,放在博物馆的史料馆里,让更多人看到吴先生当年的付出。”

李老点点头,目光落在展柜里的玛瑙杯上:“当年我和吴先生在故宫里,每天都要检查文物的安全,生怕被鬼子破坏。那时候条件苦,没有像样的保护工具,就用棉被裹着文物,藏在地下密室里。现在好了,你们有这么好的保护条件,还有这么多年轻人愿意做文物保护,吴先生要是泉下有知,肯定会很欣慰。”

小杨拍了拍李老的肩膀:“是啊,这些年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了。咱们东北的文物保护队伍,早就不是当年几个人的小队伍了,现在有专业的考古队、修复师,还有很多志愿者,大家一起努力,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守护好。”

接下来的几天,李老在小林和小杨的陪同下,参观了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、丸都山城遗址,还有新建的渤海国手工业作坊遗址博物馆。在手工业作坊遗址里,李老看着复原的陶窑和出土的陶器,忍不住感叹:“没想到当年的作坊是这样的,这些陶器上的花纹,和我小时候在老家见过的老物件很像。那时候不知道是文物,现在才明白,这些都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啊。”

小林趁机给李老介绍起遗址的保护工作:“李老,您看,我们在遗址周围建了防护栏,还安装了监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