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55章 尸易无限(60)(3 / 8)

加入书签

也保护不了这些文物。”

老战士看着展柜里的文物,感慨地说:“真好啊,这些宝贝都还在。咱们这代人经历了太多战争,能看到这些文物好好的,能看到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历史,就算死也瞑目了。”

小杨知道,文物保护的事业没有终点。虽然他已经老了,但还有更多年轻的文物保护者在接过他的接力棒。他们带着新的理念、新的技术,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,让那些珍贵的文物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
这天傍晚,小杨坐在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石灯塔下,看着夕阳渐渐落下。余晖洒在灯塔上,给它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轮廓。他想起了吴贤,想起了那些为文物保护牺牲的战友,想起了这些年一起奋斗的队员们。他知道,自己这一辈子,和吴贤一样,都献给了文物保护事业。他不后悔,因为他守护的,是民族的根,是历史的魂。

远处,年轻的队员们正在遗址上进行日常巡查,他们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坚定。小杨看着他们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他知道,只要还有人在守护,中国的历史文化就会永远传承下去,那些珍贵的文物就会永远闪耀着光芒,而他和吴贤的故事,也会在这片土地上永远流传下去。

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晨光里,年轻队员小林正用无人机勘测手工业作坊遗址的新发掘区。无人机的镜头掠过刚清理出的陶窑残基,屏幕上清晰显示出窑壁上的烟熏痕迹——这是渤海国晚期制陶工艺的重要证据。她操纵着遥控器,突然看到地面上有个熟悉的身影,赶紧操控无人机降落,朝着石灯塔的方向跑去。

小杨坐在石灯塔下的木凳上,手里摩挲着那把老洛阳铲。铲头的锈迹被岁月磨得发亮,握柄处的木纹里还嵌着当年渤海国遗址的泥土。听到脚步声,他抬头看到小林,笑着招手:“来得正好,刚收到北平的消息,英国那边又有三件流失文物要归还,其中有件辽代的玛瑙杯,据说和咱们之前在丸都山城发现的玛瑙饰件是一套。”

小林凑过来,看着小杨手机里的文物照片。照片上的玛瑙杯通体莹白,杯身上雕刻着缠枝莲纹,和她去年参与修复的玛瑙饰件纹路几乎一致。“太好了!咱们是不是要派人去英国接收?”她眼睛亮了起来,语气里满是期待。这些年,她跟着小杨参与过好几次文物追索工作,从最初整理资料到后来负责文物运输的恒温监测,早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。

小杨点点头,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,上面记满了近年来流失文物的追索进展:“北平文物局想让咱们派人去,我已经推荐你了。这次去不仅要接收文物,还要和英国博物馆的专家交流修复技术,尤其是玛瑙器物的保养方法,咱们之前修复的饰件有点起棉,正好请教下他们的经验。”

小林接过笔记本,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字迹,心里一阵激动。她想起第一次跟着小杨去西安碑林学习时,小杨跟她说的话:“文物保护不仅要懂修复,还要懂交流,咱们的宝贝要回家,也得让世界看到咱们的技术和诚意。”

出发去英国前,小林特意去了沈阳文物博物馆。在《四库全书》抄本的展柜前,她遇到了当年给小杨送洛阳铲的抗联老战士的孙子——如今是博物馆的志愿者小周。“小林姐,你要去英国接文物啊?”小周手里拿着讲解器,笑着说,“我爷爷要是知道了,肯定特别高兴,他总说,当年吴先生他们拼了命保护文物,就是盼着有一天所有宝贝都能回家。”

小林点点头,目光落在展柜里的抄本上:“等我把玛瑙杯接回来,就来跟你爷爷报喜。对了,上次你说想学习文物摄影,这次我带回来的资料里有专业教程,到时候咱们一起学。”

小周眼睛一亮:“真的吗?太好了!我想把咱们东北的文物都拍下来,做成线上展览,让更多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