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54章 尸易无限(59)(7 / 8)

加入书签

故宫的太和殿前挤满了人。吴贤穿着整齐的中山装,坐在轮椅上,被推到台上。当日本方面的代表把《四库全书》抄本的木箱递到他手里时,他的手忍不住发抖。他轻轻打开木箱,看到泛黄的书页上熟悉的字迹,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。

“各位乡亲,各位同仁。”吴贤拿起话筒,声音虽然虚弱,却充满了力量,“今天,我们终于迎回了这批流失多年的国宝。它们在国外漂泊了几十年,如今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。这不仅是文物的回归,更是民族尊严的回归!”

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,不少人激动得热泪盈眶。吴贤接着说:“保护文物,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根和魂。这些年,有太多人为了文物付出了心血,甚至牺牲了生命。我希望,从今以后,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护的行列中来,让我们的国宝永远留在祖国的土地上,让我们的历史文化永远传承下去!”

仪式结束后,吴贤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,参观了北平故宫的文物库房。看着那些熟悉的文物——有他当年在洛阳保护的北魏佛头,有从大连港截回的青铜爵,还有如今刚刚回归的《四库全书》抄本——他的心里充满了欣慰。这些文物就像一个个音符,串联起中国的历史,也串联起他的一生。

从北平回来后,吴贤的身体更差了。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,醒来的时候,要么是看文物的照片,要么是听小杨等人汇报工作。但他的精神状态却很好,脸上总是带着笑容——他知道,自己这辈子没白活,他守护了自己想守护的东西,也看到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希望。

有一天,吴贤突然清醒了很多,他让小杨把所有队员都叫到病房里。队员们围在病床前,看着这位日渐消瘦的老人,心里都很沉重。

吴贤看着大家,缓缓地说:“我知道,我快要不行了。这辈子,我没什么遗憾的,唯一牵挂的就是这些文物和你们。”他顿了顿,目光落在小杨身上,“小杨,我把东北的文物保护工作交给你了。你要记住,保护文物不仅要靠技术,更要靠心。要尊重文物,尊重历史,更要尊重老百姓——没有他们的支持,我们什么也做不成。”

小杨含着泪点头:“吴先生,您放心,我一定会好好保护文物,不辜负您的期望。”

吴贤又看向其他队员:“你们都是好孩子,这些年跟着我受苦了。以后,你们要团结一心,把东北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好。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都不能放弃,因为你们守护的,是我们民族的根。”

队员们纷纷点头,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。

接下来的几天,吴贤的意识越来越模糊。但每当有人提到文物,他的眼睛就会微微睁开,仿佛还在关注着那些他守护了一辈子的宝贝。

这天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病房时,吴贤永远地闭上了眼睛。他的手里,还紧紧攥着一张渤海国陶俑的照片——那是他这辈子修复的第一件文物,也是他与文物保护事业结缘的开始。

吴贤去世的消息传开后,东北的百姓和文物保护工作者都陷入了悲痛。很多人自发来到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,为这位一生守护文物的老人送行。遗址的石灯塔下,堆满了百姓们送来的鲜花和祭品,还有人在灯塔上系上了红绸带,希望能陪伴这位老人继续守护这片土地。

按照吴贤的遗愿,他的骨灰被撒在了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土地上。他生前守护着这里的文物,死后也要永远陪伴着它们。

小杨和队员们没有辜负吴贤的期望。他们继续着吴贤未完成的事业,不仅修复了更多的文物,还在东北各地建立了文物保护站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文物保护者。他们还积极与国外的博物馆和机构沟通,争取让更多流失的文物回归祖国。

几年后,在小杨的努力下,当年从沈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