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三章 先为不可胜,以待敌之可胜(1 / 6)

加入书签

    蒙古人的第一波箭雨袭来时,戚继光的令旗也同时挥起。

    “举盾!”

    传令兵嘶吼的瞬间,数千柄丈余长的竹制盾牌齐齐竖起,箭矢钉入竹片的“铎铎”声如同骤雨击打芭蕉。

    透过竹隙,明军士卒看见鞑子骑兵如狼群般在五六十步外游弋,控马的本事犹如鬼魅????他们贴着马背冲刺,骑手却能反身拉满角弓。

    “呜呜呜一”对岸蒙古人的牛角号撕裂长空。两翼袭来的轻骑如离弦之箭掠过,对明军射出一支支淬毒的箭镞。

    这是两千有甲的鞑子精骑,可不是普通的牧民。他们的衣甲不但很统一,战术也很统一。都是先借助马速放箭,射箭之后再调整方向,和明军保持五六十步的距离侧面驰骋。

    动作十分娴熟不说,和战马的配合也很完美。

    “嗖嗖嗖??”

    鞑子的箭雨?射着落下,明军中的盾牌立刻举起。与此同时士卒们都低下头,防住没有面具遮掩的脸。

    但是,明军士卒的甲胄并非全防护,甲片也不像军官那样精良,盾牌的数量当然也有限,所以很快就有人开始受伤。

    “啊??”

    “哎唷一”

    惨叫和痛呼声中,上百个明军士卒被射伤,还有十几个面门中箭,当场饮恨。

    蒙古军不像汉军,其实没有严格的步弓、骑弓之分。

    蒙古弓都是反曲复合弓,特点是短小轻便而拉力又强,弓力最少一石,力量并不比明军步弓差,五十步仍然能杀伤普通甲兵。

    他们在马上常用的三两箭,居然只算轻箭!加上战马速度和高度的加持,杀伤力一点也不比明军的步兵弓箭手差。

    对于蒙古骑兵而言,站在地上射箭和骑在马上射箭区别并不是很大。他们在马背上长大,从小训练箭术也很少静态训练,几乎都是在马上移动训练。

    很多人觉得蒙古骑弓短小,就认为弓力轻,是个很大的误解。

    否则,精通骑射这个说法又是怎么来的?

    东西两翼蒙古骑兵的队形很稀疏,相距足有丈余,这也是蒙古骑兵的固有战术。

    他们在马上骑射,羽箭能准确的射向敌阵,可明军要反击却不容易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的阵型很散,不像明军必须保持比较紧密的队形。

    “铎铎!”几支生着诡异锈迹的羽箭,插在距离朱寅不远处的大盾上,箭尾颤抖不已。

    显然,这是敌军中的射雕手射出的箭。

 &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