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二章 被嫉妒(3 / 6)

加入书签

;   能背诵《章句》也容易,在座的学生,谁不是背得?瓜乱熟?

    可是一个孩子,能将《章句》背得这么有意境的,那就很难得了。唯平凡中见不平凡也。

    有人见李助教赏识朱寅这个孩子,忍不住出口讥讽道:

    “李师,朱寅如此年幼,既然入监读书,那才气必然极好的,怕不是个神童。李师出的题目,却是太简单了些。”

    朱寅闻言,不禁眼睛一眯,循声看去,却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,生的唇红齿白,面如冠玉。

    虽然长相极好,可是他一脸刻薄之色,却是有点破相了,显得有失风度。

    敢这么和助教老爷说话的学生,出身当然非富即贵。

    李助教见状,眉头微微一皱,心中暗叹一声。

    此人名叫王瑞芳,乃是如今南京刑部尚书、文坛领袖王世贞之孙,出自功名显赫、世代簪缨的太仓王氏。

    太仓王氏乃是琅琊王氏余脉,江南有名的世家大族。已经数世高官显宦。

    别说王瑞芳还是王世贞的孙子,仅凭太仓王氏的郡望,就不是他一个助教能无视的。

    所以,他身为老师,却也没有呵斥王瑞芳。

    在国子监,像王瑞芳这样的学生不少,老师是不能轻易得罪的。

    师道尊严在权贵面前,也只能维持表面的体统。

    王瑞芳之所以刁难朱寅,是因为朱寅一来,他就不是崇志堂最年幼的学生了。

    他十三岁进入国子监,以神童自居,以家世自傲,向来目高于顶,自以为秀才的火候肯定有了,举人功名不难,进士也不远矣。

    可是这个朱寅却比他还小,有什么资格进入国子监?还什么因功入监,十岁稚子,立个屁的功。

    他也不怕得罪朱寅。在南京,就算徐家、赵家的子弟他都不放在眼里,别说姓朱了。

    横竖不是宗室,宗室也不会来国子监读书。

    王瑞芳一说话,顿时有几个官宦子弟也笑道:

    “是啊李师,朱寅一定是神童,否则怎会如此年幼,就是南雍士了?该让他当场赋诗一首,才合面试堂考的意思啊。”

    这几个少年附和王瑞芳的话,不仅仅是奉承王瑞芳,也出于嫉妒。

    嫉妒朱寅十岁就进入国子监,太过分了。

    就算是纳捐,也不该这么小就入学。至于因功...那不是扯淡么?李师的面试堂课,也有些简单了。

    朱寅忽然有点想笑。这些人,真是太小儿科了。

    有意思?你们几岁了?

 &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