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1章 江南科举舞弊案13(1 / 2)
苏策丽:“他们能混到朝堂,经历的事情多,个个老狐狸。又是科举出来的,哪不清楚其中的道道。”
“旁人只会在意前面几名,最多留点精力到最后一名。除了中举本人外,没什么人会在意中间的人。”
“他们这次要不是太贪心,一下子塞了过半人员进去,或许真就无人能察觉出来。”
一张榜单上的名字有一百多人,哪能每个人皆认识。
偶尔夹了几个滥竽充数的人,只要不是对那人特别熟悉,不会有人发现他作弊了。
中了举,就能直接请官做,不用再往上考,减少暴露的可能。
平时办差,可以带个师爷在身边,公文什么的都有人写,谁会想到他们的功名是买来的。
胤禟:“你们猜的不完全正确,程光和与吴必在院试时就得了一二名。”
苏策丽:“院试同样是在省里考的,没人闹出来吗?”
胤禟:“江南文风重,很少学子能在考上秀才前显露名声,不会有人想到作弊上面。”
“成为秀才后,会经常参加文坛会,慢慢显露才名,哪些人能中举,大家心里皆有数。”
“当然,也有个别的秀才家有名师,不用去参加文坛会,得个第一名,也没人会质疑。”
“他们最终暴露出来确实是因为塞的人太多,很多有名之士皆没上榜,再加上程光和、吴必皆是经常出来活动之人,有人知晓他们的文采水平。”
在江南,能获得童生名头的人比比皆是,入不得真正文坛人士的眼。
只有成为秀才,成为国家所养的士子,方能有底气在文人圈里活动。
胤?:“左俞倒是个有底线的人,只是说他灵活吧,也不全算。他但凡敢在事发前给京城来个信,都是值得提携的人。”
左俞能在噶礼的高压下不沾科举舞弊案,最起码是个明是非、有底线的人。
偏偏他明明知道有人在科举舞弊,又在京为官的,知晓他们对待贪官污吏的态度,也不往他们这里报一句,只想苟着,静待事情的发展,有些可惜。
苏策丽看了眼正在奋笔疾书的人,道:“左俞是个老狐狸,心思深,轻易不出头,能保持本心已经不易了。”
噶礼的后台这么多,生母是康熙的奶嬷嬷。
胤禟与胤?的关系众所周知。
左俞不确定将事情报到胤?这里,胤禟会不会大义灭亲。
若是胤禟手下留情,给了噶礼机会,卷土重来,知晓左俞在背后告他的状,便是彻底与噶礼站在对立线了。
噶礼是能自行处置朝廷命官,还自行任命朝廷命官的人,康熙连这种事情都能忍,他这次的科举舞弊对于他曾经做过的只能说小事一桩,不值一提。
左俞能拒绝噶礼抛来的邀请,已是不容易了。
胤?:“算了,他已经比很多官员好了,只是教训少不了,八州那边缺人缺得厉害,有机会发配他到那边做个布政使。”
不爱出头又有底线,与承慢的父亲宁子贤差不多,便一起去做布政使吧。
左俞现在是从二品官,八州的布政使是正三品官,等于是降了一品。
胤禟将写好的折子送到畅春园,胤?一起跟了过来。
胤禟:“皇阿玛,江南乡试舞弊案已经审清楚了,主犯噶礼、赵名,从犯李合、方蕃夫,李轩,出钱买功名者有四十六家……”
“科举舞弊,破坏朝廷的人才选拔,意在动摇大清之本,儿臣肯请皇阿玛重罚以平民怨。”
康熙眉头皱了皱:“如何重罚?通通斩首抄家?”
胤禟:“皇阿玛,前面的京城科举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