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章 乔迁之喜(3 / 3)

加入书签

的靠山,莫要灰心。”

李景隆点头笑了:“娘放心,我明白。现在这样也挺好,正好能多陪陪您和嫣儿她们娘俩。”

“你能这么想就好。”李母松了口气,又絮絮叮嘱,“还有楚凝,这些年你心思多半在外面,她一个人带大孩子不容易。”

“她是个好孩子,虽然家世比不上其他勋贵子孙的妻妾,却心善懂事,对我也孝顺,往后切莫再冷落了她。”

“儿子记下了。”李景隆应得认真,他清楚,原主过去对袁楚凝确有疏忽,可他不同。

如今身边的每一个家人,他都格外珍惜。便是李增枝兄弟往日总与他不对付,他也没真往心里去,毕竟他们丢了官职,说到底还是因他而起。

若朱允炆当真从此不再重用他,他倒也乐得在这栖霞山陪着家人,安稳度日。

又寒暄了几句之后,李景隆这才缓缓行了一礼,离开了母亲的院子。

走出院门时,远处传来嫣儿清脆的笑声,袁楚凝正陪着她在廊下荡秋千,李增枝夫妇在一旁说着什么,枫伯指挥着仆役们正在搬箱子,一派热闹景象。

李景隆站在廊下,望着这和睦的画面,心里却清楚,这份平静只是暂时的。

京都的风,迟早会吹到这栖霞山里来,他抬手摸了摸腰间的玉佩,眸光渐渐沉了下去。

既已退到此处,他便不会再任人摆布。

往后的路,该怎么走,得由他自己说了算。

...

晚膳时,李景隆特意让后厨备了桌丰盛的宴席,算作乔迁之喜。

席间他兴致颇高,多饮了几杯,脸上泛着微醺的红。宴罢,又亲自将李母送回卧房,看着她安歇了才转身离开。

李家上下,总算在这晚枫堂彻底落了脚。

“少主,萧云寒来了。”刚出后院,福生便迎了上来。

“带他去书房等着。”李景隆随口吩咐,转身去院里洗了把冷水脸,驱散酒意。

萧云寒深夜到访,定是查到了什么要紧事。

晚枫堂中央有座湖,湖心的藏书楼原是孝康皇帝当年读书的地方,李景隆接手后将其改成了书房,取名“文渊阁”。

他推门而入时,萧云寒立刻起身行礼,眼神里带着几分局促——这还是他头一回踏入这座传说中的阁楼。

“查到什么了?”李景隆径直走到书案后坐下,开门见山。

福生奉上热茶,便垂手立在一旁。

萧云寒从怀中掏出一份名册,双手呈上:“卑职已经查明,朱棣在京都安插了不少暗线,陈瑛正是其中之一!”

他顿了顿,又道:“国公还记得您上次离京前,命锦衣卫监察百官,凡有动摇军心、蛊惑天子者都记录在案吗?”

“算上这次的,前后加起来足有二三十个,官职高低都有,这是整理好的名单,请国公过目。”

二三十人?

李景隆接过名册的手指微微一顿,听起来人并不算多,可是要在朝堂之内安插这么多棋子,那就不是小事了,而且绝非一日之功,背后牵扯定然极深。

他低头翻阅,越看脸色越沉——名单上竟有几个是他相识的,甚至还有几个名字,曾在史料里见过记载。

如他所料,建文朝的覆灭,果然远非“李景隆”一人之过。

他捏紧名册,指节微微泛白,眼底不由得掠过一丝冷光...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