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集 平梁灭蜀(7 / 9)
不从,一众佞臣皆哂笑而退。
唐同光三年九月十日,庄宗决意伐蜀。
于是下达诏旨,分兵派将:命魏王李继岌任西川四面行营都统,枢密使郭崇韬充东北面行营都招讨制置使,统领凤翔、同州、陕州、华州、邡州兵六万,晋阳唐军五万,号称二十万,自北路凤翔趋大散关入蜀。
另以南平国主高季兴为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,率荆南兵自南路攻取夔、忠、万诸州,以策应北路大军。
圣旨既下,北路军马先出。
南路高季兴表面欣然领命,但按兵未动,以观风色。
十月十八日,北路大军已至散关。
魏王扎住大军,派遣排阵斩斫使、兼马步军都指挥使李绍深为前锋都督,率步骑一万三千人前出攻克威武,副帅郭崇韬率大军作为后继,兼程跟进。
李绍深获授先锋重任,遂激励三军,日夜兼程直至威武城下,蜀兵竟然毫无知觉。
李绍深下令攻城,只一个回合冲锋,便下威武,俘守军万余,获粮二十万斛,军资无数。
初战获胜,李绍深令将所俘蜀军尽皆放还,却以精骑在后追杀,使其向西疯狂奔逃,以制造蜀人恐慌之势;同时以大军倍道尾随,直趋凤州。
直赶了一日,沿途守军果然大惧,望风而降。
蜀将王承捷迫于唐军攻势,以凤、兴、文、扶四州降附,并亲为向导,引唐军直入汉中,前锋直指阳平关。
此时距庄宗下诏伐蜀,仅只四十日而已,可谓兵贵神。
当时蜀主王衍正自率领妃嫔臣僚,在数万禁军护卫下,自成都一路往北巡游作乐。
十月二十日,巡游至利州广元,闻后唐军已破凤州,不由大惊失色。
于是急下诏敕,命随驾清道指挥使王宗勋、王宗俨、王宗昱为三大招讨,率兵三万前往汉中路上迎战。
只因蜀主前番自撤边防大军,当唐军长驱直入之时,兴州刺史王承鉴、成州刺史王承朴虽有心抗御,无奈手中无兵,只得相继弃城而逃。
二十六日,唐军先锋大将李绍深进至三泉,大败王宗勋等三名蜀军招讨使,一战攻取阳平关,击杀蜀军五千之众,获粮十五万斛。
蜀主闻报王宗勋等溃败,遂留判六军诸卫事王宗弼率兵固守利州,自引嫔妃群臣折返成都,并截断桔柏渡浮桥,以阻遏唐军南下。
四日之后,唐魏王李继岌兵临兴州。
蜀将东川节度使宋承葆因前番蜀主不纳己策,反而出言讥讽,一直含羞带怒,此时便一矢不、二话不说,便领所属梓、绵、剑、龙、普五州降唐,剑门关要隘登时敞开。
紧接其后,武定节度使王承肇、山南节度使王宗威、阶州刺史王承岳,亦分别以其领地投降。
惟天雄节度使王承休与副使安重霸不降,并欲出秦州,掩击唐军。
无奈部下将士皆无战心,沿途大半逃逸,及抵达茂州之时,随行兵马仅剩二千,且士卒饥疲,东倒西歪,握不住戈矛,扯不开弓弩。
安重霸见大势已去,长叹一声,亦以秦、陇二州降唐。
唐军大帅李继岌闻报奇道:皆说蜀道艰难,以我观之,有何难哉!
自古以来,中国就不乏趁火打劫者。
南平国主高季兴本来引兵待,闻说唐军已入蜀国腹地,便乘势率水军溯江而上入蜀,西进夷陵,攻打施州。
蜀国峡路招讨使张武闻荆南兵至,乃用铁锁自上游断绝长江航路,并伏弓箭手于岸边江滩,专等敌军。
高季兴遣勇士乘舟溯流仰攻,适值大风,舟舰皆挂于铁锁之上,进退不得。
张武在江滩上看得清楚,一声令下,蜀兵齐以矢石交攻,并射火箭烧船。
南平军由是大败,国主高季兴乘轻舟逃走。
十一月,后唐军昼夜兼行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