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集 韦后败亡(3 / 7)

加入书签

袒护安乐公主,只能说编修此书之时,世人并不认可投毒弑帝之说。

存疑之三,韦后及安乐公主死后都被以礼改葬。

若真有弑君重罪,岂可如此?

存疑之四,韦后母女当时并无毒死中宗必要。

其母女虽然乱政,但未掌兵权,政变准备极不充分;且中宗一直是为其靠山,提供保护,韦后母女岂有自斫遮荫大树之理?

历史真相:虽然史籍并未详述唐中宗死因,但亦有形迹可循。

其一,李唐家族向有心脑血管遗传病史,高祖李渊、太宗李世民、长孙皇后、高宗李治皆患有风疾。

除高祖年至七十,余者皆不长寿,李显五十五岁死亡亦属正常。

其二,李显事先并无病史,暴卒也符合心脑血管疾病规律。

若以此归罪韦后母女投毒,人为冤案概率则极高。

便说中宗李显暴死,韦后秘不丧,只说皇帝病重,自升殿设朝,总揽庶政,使太子少保韦温总知中外兵马,并守宫掖。

字幕:韦温,京兆万年人,皇后从兄,字号不详,许州刺史韦玄俨之子。

神龙中累迁礼部尚书,册封鲁国公;景龙三年同中书门下三品,授扬州大都督。

癸未日,韦后遍召诸宰相皆入禁中,并征诸府兵五万人马,使驸马都尉韦捷、韦灌,韦温族弟卫尉卿、左千牛中郎将韦璿,从子长安令韦播,外甥中郎将高嵩等分别统领,分屯京城各处;又命中书舍人韦元徼带兵五百,巡哨六街七十二巷。

又命左监门大将军薛思简将兵五百,驰驿戍守均州,以备谯王李重福举兵进京。

安排武将已毕,又以刑部尚书裴谈、工部尚书张锡并同中书门下三品,仍充东都留守;以吏部尚书张嘉福、中书侍郎岑羲、吏部侍郎崔湜并同平章事,共辅朝政。

与此同时,太平公主亦与上官昭容密谋,起草天子遗制。

议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,韦皇后知政,相王李旦参谋政事。

起草已毕,便即用玺,通告于诸宰。

宗楚客闻此,密谓太子少保韦温:相王辅政,于理非宜;且于皇后,嫂叔不通问,听朝之际,何以为礼?

韦温信以为然,遂帅诸宰相联名上表,奏请皇后临朝,罢相王李旦参知政事。

苏瑰惊道:遗诏岂可改邪!

韦温怒,苏瑰惧而从之,乃以相王为太子太师。

诸事安顿妥当,这才向朝野宣布天子驾崩消息,京城士民闻讯无不震恐。

甲申日,梓宫迁御太极殿,召集百官丧,拥立皇太子李重茂即皇帝大位,是为唐殇帝。

殇帝即位,年仅十六岁,诏命大赦天下,改元唐隆。

晋封相王李旦为太尉,雍王李守礼为幽王,寿春王李成器为宋王,以从人望。

尊皇后韦氏为皇太后,临朝摄政,立妃陆氏为皇后。

命纪处讷持节巡抚关内道,岑羲巡抚河南道,张嘉福巡抚河北道。

由是军国大政,皆握于韦后之手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宗楚客与太常卿武延秀、司农卿赵履温、国子祭酒叶静能及诸韦尤不甘心,又复共劝韦后遵从武后故事,就此面南称帝。

为给称帝张势,宗楚客又密上图谶,称谓“韦氏宜革唐命”

更欲再施弑杀中宗故伎以谋害殇帝,因深忌相王李旦及太平公主,不敢猝然下手,遂密与韦温、安乐公主谋之。

镜头转换,按下韦氏一党,复说临淄王李隆基。

李隆基乃相王李旦第三子,自得传定唐令牌,便即身为第四十四代鬼谷掌门。

当时虽然年纪幼小,但深谙纵横之学,更明韬晦之术,因谓时机未至,便始终不露半毫锋芒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