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集 大娘出山(4 / 7)
然而武则天只顾夺权,丝毫不为所动。
调露二年,八月二十三日。
诏立左卫大将军、雍州牧、英王李哲为皇太子。
诏命改元永隆,大赦天下,大酺群臣三日。
李哲原名李显,是高宗第七子,生母武后,显庆元年十一月五日生于长安,被立为太子之时,年方二十五岁。
镜头转换,按下朝堂,复说西域。
调露元年春,西突厥部酋、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自号十姓可汗,与李遮匐煽动十姓部落,联合吐蕃,侵逼安西。
朝议兵讨之,拟选吏部侍郎裴行俭为帅。
裴行俭毫不推辞,并上书建议:可借波斯王卑路斯卒于长安,送其子泥洹师归国为名,借道过西蕃之时,袭而取之。
唐高宗准其所奏,遂册立泥洹师为波斯王,命裴行俭为安抚大食使,肃州刺史王方翼为副,检校安西都护。
裴行俭于是以六十一岁高龄奉使出京,再次踏上西域旧守之地,漫漫黄沙之路。
军行旬月,到至陇西。
便在穿越莫贺延碛沙漠之时,忽然大风突起,飞沙走石,白昼如同昏夜,连向导亦都迷路,将士饥饿疲劳不堪。
裴行俭见此,便命就此宿营,然后举行祭祀。
因虔诚跪拜多番,又侧耳倾听良久,起身传令道:天神明示于我,此处离水泉不远。
将士闻此,半信半疑。
此后未久,风平沙落,云开日出。
裴行俭复令拔营起行,走未数百步之遥,便见眼前水泉丰沛,草木繁茂。
后军渐渐赶至,皆都互相打听,连向导亦皆惊呆,不知到至何地。
军中便有自谓见闻博广者,对众人言道:某观史书,详此地貌,似是西汉李广利将军取马之时,所至大宛2师城。
裴行俭恰好来至,闻言大笑道:果然不假,此处正是当年2师城,此时却唤西州。
各属国官员闻说当年都督府裴大长史将军来到,皆都出城迎接,如同参拜可汗检阅一般。
裴行俭对行伍之中部落酋长、旧日衙中僚属逐一点唤其名,众人无不老泪纵横。
入城休歇三日,裴行俭声明君命在身,不可久留,遂从当地招集一千多名豪杰子弟,随从西行。
将出时,裴行俭复又扬言天热不可远行,待天气稍凉,方可西上波斯。
阿史那都支早派细作在西州城中,闻听回报,信以为真,由此不为防备。
遂遣使与李遮匐相约:汉使即说待秋后乘凉西去,彼时我可齐集大军,聚而歼之。
裴行俭明知城内必有突厥细作暗探,遂故作随意召请四镇豪酋故友相见,纵言当年常在一起纵猎甚欢,欲趁此重回旧地之便,请大家再出城会猎。
诸胡人子弟皆喜裴行俭豪放,闻听此言,争请从猎,纷纷报名。
日后,得远近万人报名参加会猎,皆都是族中青壮之士,骑射能手。
裴行俭于是佯为畋猎,到城外沿途整队,吸纳陆续参加与会者,率众一路西进。
离阿史那都支部落十余里,便有随从说道:前面已是十姓可汗金帐,将军不可再往前行。
裴行俭故作不知,便问那军中向导:十姓可汗为谁?
向导答道:乃突厥兴昔亡可汗部下,木昆部落酋长阿史那都支是也。
裴行俭闻言一怔,继而大喜道:我道是哪个,原来是我故交,曾为同袍战友,阿史那都支老弟。
既在此地为汗,不可不见!
于是遣人持书,往阿史那都支金帐问安;其后又连数使,促召故友出帐前来相见。
都支见到来使,甚是惊疑,又猝闻裴行俭亲至,更是计无所出,只得亲帅子弟及部众千人,出离金帐十里迎谒。
待至近前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