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集 吐蕃崛起(3 / 8)

加入书签

:后世关于武则天野史轶闻极多,简直汗牛充栋,数不胜数。

但正史对于武媚为才人时在宫中生活绝少记述,仅见武则天晚年时回忆自己为太宗驯马一事。

有人自西域进献良马一匹,唤作狮子骢。

太宗爱之,但其马性烈,无人能驯。

武媚奏道:陛下赐妾三物,我便能降服此马。

太宗奇道:卿讨哪三物,做何用处?

武媚答道:妾所讨者,乃是铁鞭、铁棍、匕。

此马性烈,先用铁鞭抽打;若是不服,则用铁棍敲击其;又不服,则用匕断其喉咙。

李世民听后,颇赞其志。

但亦因武媚性烈,便不得太宗宠爱,十二年未得升迁。

贞观十二年,申国公高士廉、黄门侍郎韦挺、礼部侍郎令狐德棻、中书侍郎岑文本等人编修《氏族志》成书,呈献御览。

因博陵崔氏既属关陇集团,又为山东名族,故将崔氏第二房黄门侍郎崔民干家族定为第一等。

太宗非常不满,说道:汉高祖与萧、曹、樊、灌,皆起自闾阎布衣,卿辈至今推仰,以为英贤,岂在世禄乎!

高氏偏据山东,梁、陈僻在江南,虽有人物,盖何足言?况其子孙才行衰薄,官爵陵替,而犹卬然以门地自负,贩鬻松槚,依托富贵,弃廉忘耻,不知世人何为贵之!

今三品以上,或以德行,或以勋劳,或以文学,致位贵显。

衰世旧门,诚何足慕!

而求与为婚,虽多输金帛,犹为彼所偃蹇,我不知其解何也!

今欲厘正讹谬,舍名取实,而卿曹犹以崔民干为第一,是轻我官爵,而徇流俗之情也。

乃命刊定,专以本朝品秩为高下。

于是便以皇族为,外戚次之,降崔民干为第三。

凡二百九十三姓,一千六百五十一家,颁于天下。

贞观十二年三月,丙子日,皇孙降生。

太宗大喜,宴请五品以上诸臣于太子东宫。

天子诏命百官畅饮,点名赞道: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,房玄龄之功为最;贞观以来绳愆纠缪,魏徵之功为。

并赐二公佩刀,以为褒奖。

房、魏二人上前领赐,叩拜谢恩。

酒过三巡,太宗便问魏徽:朕治理政事,何如往年?

魏徵依如往日秉直,答道:威德所加,比贞观之初远矣;远人悦服,则不逮也。

太宗不悦:我闻远方畏威慕德,故来归服;若其不逮,何以致之?

魏徵答道:陛下往以未治为忧,故德义日新;今以既治为安,故其不逮。

太宗又问:朕今所为,犹往年也,何以有异?

魏徵答道:陛下贞观之初欲杀元律师,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力谏,陛下非但悦从,且赐以兰陵公主园,此导之使言也。

又司户柳雄妄诉隋资,陛下欲诛之,纳戴胄之谏而止,是悦而从之也。

近皇甫德参上书谏修洛阳宫,陛下恚之,虽以臣言而罢,是勉从之也。

太宗叹道:非公不能及此。

人苦不自知耳!

便在此时,侍御官入报:今有吐蕃赞普松赞干布,遣使通好,并求和亲。

镜头转换,西南边陲,高原雪山之地。

便在贞观盛世之时,西南吐蕃部族兴起,是为藏族政权起源。

画外音:“藏”

为汉语对吐蕃族人称谓,其自称则为“番”

,藏语音为“博巴”

藏语对居住不同地区族人,皆有不同称谓:居住西藏阿里者自称“堆巴”

,后藏地区自称为“藏巴”

,前藏地区自称为“卫巴”

,西藏东境、青海西南部及四川西部自称为“康巴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