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一集 大眼无敌(2 / 9)
北魏沃野和怀朔镇。
魏宣武帝诏令车骑大将军源怀出征北方,授全权处理。
源怀到达云中,柔然人远遁。
源怀返回恒代之地,视察各镇周围要害,选可修城筑寨之处,自东至西共修建九座城池,东西相望,形势相连,平时屯田积粮,紧急随时应战。
表奏朝廷,宣武帝准之。
次年魏王元足围攻涪城,蜀人大为震恐,益州十分之三投降北魏,民五万多户。
征西将军邢峦上表奏请乘胜进取蜀地,宣武皇帝不听,诏命回朝。
魏正始元年闰十二月,南梁秦、梁二州行事夏侯道迁举汉中归顺北魏。
邢峦奉命引军到汉中,平定秦、梁、巴西,攻取十四郡县,扩地东西七百,南北千里。
正始三年,萧衍派兵侵扰徐、兖二州,东南边境相继陷落。
朝廷派邢峦引军东进,兵分三路,分头抵御进犯孤山、固城、龟蒙之敌。
邢峦一战收复三城,兖州平定,又乘胜攻取宿豫。
宣武帝赐金书表彰邢峦,赞其殊勋茂捷,自古莫二,封为平舒县开国伯,食邑五百户。
魏永平元年,公元五零八年十月,彭城人白早生杀豫州刺使叛变,据城归顺南梁,魏宣武帝复命邢峦领羽林军精锐出师讨伐。
邢峦率轻骑八百,日夜兼程,五日到达鲍口,一战平定豫州,斩白早生。
振旅班师之日,宣武帝亲迎出城慰抚道:卿役不逾时,鸿勋硕美,可谓无愧古人。
宿豫大捷以后,邢峦立志修德,不以金钱声色为重,虽屡掌兵权,对军资从不多占。
平定悬瓠以后,升任殿中尚书、抚军将军。
永平元年,宣武帝立高妃熙容为皇后,彭城武宣王元勰再三劝谏不可,宣武帝不听。
皇后兄高肇由此怨恨元勰,数次在宣武帝面前进谗言诋毁元勰,宣武帝亦不听信。
元勰荐己舅潘僧固为长乐太守,京兆王元愉反叛,胁迫潘僧固,高肇因此诬告元勰北与元愉勾结,南招蛮贼。
元勰手下郎中令魏偃、防阁高祖珍就与高肇勾结,一起陷害元勰。
高肇命侍中元晖上报宣武帝,元晖不从,又命左卫元珍报告。
宣武帝就此事询问元晖,元晖说元勰不会如此;又问高肇,高肇叫魏偃、高祖珍作证,由此三人成虎,宣武帝终于信之。
戊戌日,宣武帝召元勰及高阳王元雍、广阳王元嘉、清河王元怿、广平王元怀、高肇一起入宴。
元勰借口爱妃李氏正在生产,因此推辞不赴。
中使相继而来宣召,元勰只好与李氏诀别,然后登车而去。
进入东掖门,过小桥,拉车牛不肯向前,于是只好去牛,由人把车拉进。
宴会至夜皆醉,元珍带武士送毒酒至,逼元勰饮之而死。
天亮之后,以褥裹尸还府,声称大王因酒醉而死。
李妃放声大哭道:高肇冤枉杀人,伤天害理,老天有灵,岂得好死!
宣武帝在东堂为元勰举哀,赠官葬礼,莫不优厚加倍。
朝廷大小官员无不丧气叹息,行路男女尽皆流涕,更憎高肇。
高肇害死元勰,见皇帝不究,由是大结朋党,依附者旬月之间便升官阶,背逆者不久便陷于大罪。
因此专权,与予官职,皆任己兴而为。
延昌三年,宣武帝诏令大举征蜀,以高肇为大将军、都督诸军,都督甄琛等为副。
延昌四年,宣武帝去世,孝明帝元诩继位,诏命撤回征伐军队。
高肇听说宣武帝驾崩,哀痛惊愕不已,忧惧身遭祸变,朝夕悲泣,以至羸弱憔悴。
大军将到京城,夜宿瀍涧驿亭。
高肇直到城阙之下,衰服号哭,登太极殿,奉丧尽哀。<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