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集 冉闵杀胡(3 / 9)
城五十里下寨,与张举、王朗等相互埋怨。
当时石鉴被王间囚禁于御龙观,闻说汝阴王兵至,遂使心腹内监微服而出,潜至张沈军营,将张沈引入观中,君臣相见。
石鉴泣道:卿乃社稷之臣,尝受先帝重用。
今冉闵囚孤于此,只恐卿等不服,故未敢辄行杀害。
今闻汝阴王率众来讨,冉闵引军出城相迎,城内空虚。
卿若能于此时灭邪返正,引本部兵救朕出于罗网,朕誓与卿等子孙,共享荣华富贵。
张沈再拜奏道:臣早欲诛此贼,只恨不得其便。
今彼出城拒敌未回,臣即点齐本部军马,明日平旦关闭城门,先剿绝其党羽,后出城擒获冉闵,以报陛下知遇大恩。
于是辞帝而出,亲往石渎大营,请张贺度密议。
不料石鉴身旁内侍乃有冉闵眼线,急将此事报于司空李农,李农又令人出城报与冉闵。
冉闵大惊,急率军回城,与李农商议对策,当夜安排已定。
次日一早,冉闵引卫兵直入御龙观,先废石鉴赵王之位,其后杀之。
一不做,二不休,又杀石虎三十八孙,尽灭石氏一族。
当时百官皆惊,士民骇异。
司徒申钟、司空郎阗见此,聚集朝臣四十八人,联名上尊号于冉闵,愿拥立为帝。
冉闵不敢承此大位,复推让与李农,李农亦固辞不受。
冉闵即谓众官:李公不肯受禅,则某有一言,诸众论之。
我等皆乃晋臣,请与公等分割诸郡,各以部兵镇守,共俟迎接晋天子还都洛阳,公等以为如何?
尚书胡睦出班谏道:陛下圣德,宜应天命,早登大位。
晋司马氏今已衰微,远窜江表,岂能总驭天下英雄,混一四海耶!
石闵赞道:公可谓识玄机而知天命者也。
于是不再推托,当场答允承继天子大位。
于是李农、胡睦等拥立冉闵登基为帝,国号大魏,史称冉魏,改元永兴元年。
冉闵登位,敕令天下,宣布恢复自身原本冉姓,追尊祖父冉隆为元皇帝,父冉瞻为烈祖高皇帝,尊母王氏为皇太后,立妻董氏为皇后,子冉智为皇太子,又封诸子冉胤、冉明、冉裕为王。
以李农为太宰、兼任太尉、录尚书事,封齐王,诸子皆封为县公。
文官武将进三等官位,封爵各有等级,俱安其位。
后赵国始建于石勒,自晋大兴二年僭践帝位,历二主四子,凡三十一年,至此国灭。
石祗扎营于邺都城外五十里,闻说皇帝石鉴已死,便急引兵还于襄国,亦僭位称帝。
因改元永宁,以姚弋仲为右丞相;因其子姚襄雄略多才,诏使为骠骑大将军。
又遣使传诏关中,拜苻健为镇南大将军。
各羯、羌、夷、狄诸胡郡守闻之,皆纷纷响应石祗。
冉闵闻之,恐诸胡前来报仇,自己寡不敌众;又见赵地士民不附,便迁怒太宰李农,说其不能抚众,下令诛之,及其三子俱死。
既杀李农父子,又恐群臣不服,更杀尚书令王谟、侍中王衍、中常侍严震、赵升等人。
既而遣使持李农级到长江北岸,传檄东晋各郡:胡人叛逆,扰乱中原,我已尽灭之。
朝廷若能共伐羯羌胡虏,可派军队前来,共谋恢复中原大计。
东晋朝廷诏令公议,众臣皆谓莫辨真伪,遂又久无答覆,不予回应。
时有南蛮校尉桑坦欲起兵应之,却被庐江太守袁真攻打拘捕,尽迁合肥百姓而返。
燕王慕容儁欲报前番凌水河兵败之仇,乃与慕容霸、慕容舆率二十万大军,分兵三路南征后赵,从卢龙出,到达无终。
后赵幽州刺史王午弃城而逃,留下部将王他守卫蓟城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