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集 成汉宫变(6 / 8)
朝。
赵人争造寺庙,削出家者甚众,其中或为奸宄小人,逃避赋役,亦入于空门。
后赵建武元年九月,着作郎王度等上书,要求严煞此风,凡入为沙门者皆令返俗。
石虎不予采纳,许夷、赵百姓皆从本俗而自便,于是后赵国内佞佛之风愈甚,不能遏止。
镜头转换,按下河北,复说西川。
成汉天子李雄在位三十一年,国内无事,四境晏然,民乐太平。
这一日忽然头部生疡,就此卧病不起。
又兼早年戎马征战,身上素多金创,及得病卧床之时,旧疮并时举,皆生脓溃,恶气满室,诸子皆恶而远之,不肯入室定省。
惟太子李班昼夜侍于榻侧,衣带不解,亲为父亲吮其浓疮,以解父病痛。
李雄自料不起,遂召建宁王李寿入内,接受遗诏辅政,亲口嘱道:卿乃朕之至亲,国之元忠,今我将归,故托卿以后事。
某闻传国以嗣,嗣不肖以德。
今我观诸子皆非鼎器,故皆不立,而独立李班。
李班有仁孝之心,可以为君,卿宜善加辅之,勿负朕言。
李寿再拜,唯唯受命而退。
李雄又唤李班至于榻前,嘱道:建宁王忠智有余,卿可举国委之,休负朕意。
言毕而卒,终年六十一岁。
当初李雄母亲罗氏,曾梦见两道彩虹从家门升向天空,其中一虹中断,而后生下李荡。
后去井台打水,忽如睡着,又梦大蛇绕身,于是有孕,十四个月后方生李雄。
罗氏于是常说:我两子如有先死者,其得活者必定大贵。
最终李荡死于李雄之前,而李雄终得称帝。
李雄性情宽厚,简省刑律法纪,极有声望。
氐人苻成、隗文降而复叛,再又归降,李雄皆恕其罪,优待接纳,由此夷夏各族安定。
当时海内大乱,而蜀地独安,归附者络驿不绝。
李雄兴办学校,设置史官,听政处事之余手不释卷。
公事少而劳役不常,百姓富庶殷实,闾门不关,劫盗不兴。
有将领进献金宝得官,丞相杨褒谏阻,李雄逊谢。
李雄曾因醉酒而推搡中书,杖打太官,杨褒复进言,李雄则戒酒。
画外音:李雄作为一国之主,纳谏如流,在当时诸国之中实为罕见。
但其治国少仪,官禄无差,排位无别,官民服饰皆一;行军无主,战不成列,胜不谦让,败不互援,攻城掠地常以掳获为先。
此其失误之处,虽然皆系小过,但较武侯孔明治蜀之时,则差之远矣。
李雄既死,群臣便依遗命拥扶李班即位,为其父举哀治丧。
此后朝中政事,尽委于李寿、司徒何点及尚书令王瑰三人。
李雄庶子李越当时出屯江阳,闻父亲已死,乃至成都奔丧,欲与其弟李期阴谋作乱。
字幕:李期,字世运,成汉武帝李雄第四子。
李期自幼聪慧好学,二十岁时既能作文,轻财好施,虚心纳才。
初任建威将军,父李雄令诸子和宗室子弟各凭恩义聚众,诸子招士至多者不过数百,惟李期招至上千人。
其所推荐人才,李雄亦多半任用,故此朝中长史、列署等官,有不少出自李期门下。
李班之弟李玝暗中闻知李越回朝,勾结李期之事,急入宫密告其兄。
李班:父亲过世,我兄回来奔丧,偶与其弟沟通,似无不可。
李玝:帝王之家,不许私情。
依弟之意,陛下可急遣李越返回阳江,休使其在成都久留;且宜封李期为梁州刺史,使其离京往镇,则庶无内变生。
李班听了,以父亲丧期未完,不忍心如此对待兄弟,于是说道:既是二人合谋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