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集 平定河北(6 / 9)
即问:今被我擒,尚肯降否
王浚不屈,破口大骂:我乃大晋忠臣,岂肯降你无信胡虏!
石勒大怒,下令推出杀之,将王浚级装入匣中,送至平阳,传京师。
汉昭武帝刘聪大喜,任命石勒为大都督、督陕东诸军事、骠骑大将军、东单于,并增封二郡。
即命石勒西向并州,征讨刘琨。
刘琨闻说王浚被灭,石勒今又来攻打并州,不由大惊且悔,急问计于群下。
主薄张端进言:明公休慌,某有一计,可使其不敢来攻。
刘琨:不知需要多少军马钱粮
张端:不必军马钱粮。
只需送一人至彼处,再兼使君一封手书,彼军自退。
刘琨:何人能退石勒之兵,书中又将何谓
张端:好教主公得知,当初那石勒只是一介胡奴,被将军捕获,售卖到平原茌平县,与其母王氏失散。
王氏去路无着,曾与乞活贼随新蔡王司马腾东去,因饥饿病倒,为臣收留在府,以至于今。
臣闻石勒至孝,若将其母送还,再附一封书信,其何能再反目相攻
刘琨这一喜非同小可,急亲自作书,复请石勒母亲王氏至府,以鲜衣珠宝赠之,再派十名女侍伺候起居,遣内史张儒送到石勒大营。
石母与子分别十数载,陡闻儿子尚在人世,不由疑在梦中。
石勒整军欲,忽闻中军入报:今有刘琨遣内史张儒前来求见,说是送将军母亲到来。
石勒闻言惊甚,且信且疑,急走出帐。
果见老母正由张儒搀扶下车,白萧然。
石母突见儿子,激动无已,伸手向前,且哭且呼:我儿,我儿!
不料今生我母子还能再次相见!
莫非是在梦中不成
石勒跪拜上前,与母亲抱头痛哭。
哭罢多时止泪,迎接入营,问候别来之情。
王氏详为讲述母子离散之后所遇,并极称张端及刘琨大德。
张儒呈上书信,石勒览其书道:闻将军迹于河北,席卷兖豫,纵横江淮汉沔之间,即自古名将,亦不能比。
但将军攻城而不能有其众,掠地而不能占其土,云合星散者,此何故哉谓存亡决于其主,成败在于其君也。
得其明主者谓之义军,附于叛逆者乃谓贼兵。
义兵虽败而功业必成,贼兵虽胜而终究被灭,自古恒理也。
昔赤眉、黄巾横行天下,一朝被灭者,因出师无名,相聚而为祸乱故耳。
将军以卓越之资,威震海内,若择德崇之主归之,则必勋义堂正,富贵长享也。
公若弃刘聪,则必除祸根;归有德之主,其福即至。
公能纳诲,改过图新,则天下不足以平,蚁寇不足以除焉。
今授公侍中、持节、车骑大将军、领护匈奴中郎将、襄城郡公,统领内外职务,兼有华戎封号。
显封大郡,以彰公才;公宜受之,以孚民望。
自古戎狄以为帝王者,未之有也;但若为名臣建立奇勋者,则常有之。
今天下大乱,需雄才大略者出,闻将军攻城妙算,虽不读兵书而暗合孙吴兵法,此谓生而知之,学而知之处其次矣!
某观当今之世,若籍以精骑五千付公,则凭将军才干,无有不可摧者。
某心同其实,衷肠之言皆备于书,以达钧闻,恭候台命。
石勒览毕来书,暗自冷笑:某昔穷窘之时尚不肯投降司马睿,此时已占据河北,威震华夏,焉能向你刘琨纳降但念存母之德,此时倒是不宜反目。
想罢,遂请张宾回书刘琨,厚待张儒,赐以名马珍宝,令其回报。
张儒辞归并州,献上回书。
刘琨观其书道:天下功业不同途,此非腐儒所知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