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集 金蝉脱壳(4 / 8)

加入书签

中立时鼓角齐鸣,声震四野。

刹时之间,山谷两侧烛火通明,喊声大作,伏兵四起。

战至明,王斌看清路径,这才拼命冲出重围,大败而归。

检点部众,折兵大半。

王浚获胜,于是驱军大进,命以主簿祁弘为前锋,又大败石于平棘。

可笑石于战前大话炎炎,至今果然应了王戎之叹。

王浚乘胜进军邺城,兵临城下。

镜头转换,按下王浚,复司马腾。

成都王另一路大将王粹迎击东赢公司马腾,亦因轻敌一战而败,几乎全军覆没。

司马腾乘胜而进,急遣信使传檄乌桓单于羯朱,命其率本部军马先驱邺城,自己来追杀王粹残军。

王粹惧罪,不敢回邺城见成都王,收集败兵,投往山中为贼去了。

匈奴大将刘宏奉左贤王刘渊之命,率兵前来相助王粹。

不料行至半途,探闻王粹已败,只得无功而返,还报刘渊。

镜头闪回,补叙刘渊之事。

咸宁五年,刘渊在王浑相助下离开洛阳,回至并州藩所,继立左贤王之位,率领父亲所遗部众。

其后不久便又统一匈奴五部,被武帝司马炎封为北部督尉,自此威震河西。

晋惠帝时八王之乱,中原战风涌而起,从未休止。

司马伦在孙秀谋划下篡位称帝,致令下大乱,盗贼蜂起。

成都王聚五路之兵以讨孙秀,刘渊为五路之一,于是奉檄东征,攻入洛阳,其后便随成都王重返邺城。

成都王深知刘渊三事,便命为禁军统领,乘势将其拘于邺城,不再遣还凉州。

镜头转换,匈奴王庭。

字幕:刘宣,匈奴左贤王,刘渊叔祖父,饱读诗书,精通汉文经史。

刘宣为人极有抱负,尽力辅佐侄孙刘渊,总理后方部族政务。

因见下大乱,刘渊东征不归,刘宣于是召集五部头领,秘密商议。

刘宣:诸部大人,我有一言,诸君静听。

诸大人:愿闻左贤王高论。

刘宣:当汉朝初建之时,我族先人曾与汉朝高祖刘邦约为兄弟,休戚与共,至今已有四五百年。

至两汉败亡,魏、晋兴起,我族单于大王空有其名,已无尺寸之地,自王侯以降,如同庶民。

今司马氏骨肉相残,下动荡,乃我匈奴建国复业辉煌之机也。

公等以为何如?

诸大人:贤王所论极是,我等愿奉大王为主,杀向洛阳。

刘宣:公等差矣。

我是何人,敢当此复国重任?

诸大人:除大王之外,更有何人有此能为?

刘宣:我侄孙刘渊姿仪出众,才能人绝世。

若不啸于,何虚生此伟人哉?

诸大人:诚如大人所言,我等愿推举刘渊为大单于。

刘宣:即是如此,可至邺城告知刘渊,请其早为归计,以图大业。

诸大人:敬诺!

我等遵命。

刘宣:既是如此,不知谁愿为使?

呼延攸:末将愿往。

刘宣喜而从之,遂亲笔作书,遣呼延攸为使,往邺城敦请刘渊,急急回师匈奴。

镜头转换,邺城禁军营中,中军大帐之内。

呼延攸见到刘渊,呈上密书,略叙众人所议。

刘渊听罢来意,又细看叔祖来书,心中大喜,遂安置呼延攸住在营中,亲自入城来见成都王司马颖。

成都王:将军不在营中领兵,入城有何要事商议?

刘渊:族人来书,要为我先父还葬故里,为人子者岂可不从,故来向大王请归。

成都王:将军所言虽是,但今将军为我禁军统领,责任重大,岂可轻离三军?送父归葬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