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集 金蝉脱壳(2 / 8)

加入书签

共起大军二十余万,兵并州进讨司马颖,来袭邺城。

司马颖闻报大惊,急聚文武商议对策。

王戎出班进言:乌丸及鲜卑凶悍难敌,我中原之兵非其敌手,不如遣使求和为上。

司马颖犹豫不决,于是问于诸将:战与和孰利?公等请为孤言之。

石自恃勇武答道:王浚乃无用之辈,司马腾亦坐谈之客,何必求和?战之可也。

王戎见他到“清谈之客”

,连自己也讥讽在内,于是冷笑道:将军差矣。

我闻王浚颇能任贤,更兼土广兵强。

田坚、田许乃智谋之士,藩己、逄纪尽为忠臣,任其军事。

另有贡良为大将,何谓无用之人?

石亦冷笑:以某观之,王公口中这些辈,皆碌碌之才,何足道哉!

王戎嘿然不语,暗道:成都王专用此大语炎炎者,焉能不败!

司马颖意决,于是下令:命王斌为幽州刺史,作为主将,石为副。

率李毅等帐下能征惯战诸将,兵十万,前往抵挡王浚幽州之兵。

大将王粹引兵西向,抵敌东瀛公司马腾并州人马。

同时檄匈奴左贤王、北部都尉刘渊,使其兵来助。

诸将领命,分头而出。

只使者赍持檄文,至匈奴王庭来见左贤王刘渊,明来意。

刘渊看罢檄文,因思与成都王相交甚厚,其势不得不救。

遂对来使道:贵使还报成都王殿下,某即派左於陆王刘宏为将,领五千精锐匈奴骑兵,前往相助王粹。

使者告辞,驰报邺城。

成都王大喜,便欲领兵亲出,忽然想起一事,吓出一身冷汗,暗道:前番东安王司马繇劝我释甲请罪,我今出城大战,若其与北兵里应外合,那还得了?

想到此处,将牙一咬,寻来心腹侍卫,吩咐道:卿至东安王府,将司马繇执而杀之,要悄悄行事,勿使子及文武群臣得知。

侍卫领命而去,至夜回报:已将东安王以绳勒死,偷运出宫去埋了,并无外人知晓。

成都王闻此,忽心中一惊,暗道:不好,我怎地将此人忘了?若留此人,必是大患。

于是急令侍卫:你可去子行宫,将左将军司马睿唤来,我有事相商。

侍卫去了半晌,空手而回,奏道:回禀殿下,某遍寻左将军司马睿不到。

问过从人,左将军夜膳亦未曾用,急匆匆率四个家将出城去了,此时未归。

司马颖闻奏,张慌失措,叹道:某失却计较,酿下大错矣。

于是急传手诏,唤来十个使者:尔等将此手诏以六百里加急,送往各个关津渡口,敕令守将,但有贵宦过关求渡者,立即执归邺城,不得放出;若有私自放行者,夷三族。

十名使者接令,连夜去了。

镜头闪回,叙述司马睿来历。

字幕:司马睿,字景文,河内温县人,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,恭王司马觐之子,武帝司马炎从子,东安王司马繇嫡亲侄子。

嘉平元年,司马懿动高平陵政变,从而控制曹魏实权,分别派诸子出任重要州郡都督,司马伷便以宁朔将军之职坐镇曹魏旧都,王公聚居之地,素为兵粮重镇之邺城。

司马伷长子司马觐初拜冗从仆射,后袭爵琅邪王,虽平生碌碌无为,但地位之显远非诸王可比。

太熙元年司马觐去世,司马睿依例袭琅邪王爵,年仅十五岁。

武帝司马炎驾崩,司马衷继位为帝,司马睿这一支便为帝室疏族,再无兵权。

司马睿知道宗室诸王间关系错综,矛盾重重,为避杀身之祸,便尽力恭俭退让,不入宗室之争。

在洛阳之时,司马睿惟与王导相厚。

字幕:王导,字茂弘,出身于琅邪王氏大族,名士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