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集 李雄霸蜀(2 / 8)

加入书签

>请将军借某数千人马,与范长生同伐李流,其后再以得胜之军剿灭李雄,是谓益州百姓之幸,亦朝廷之幸。

罗尚见他提到朝廷,心怀不悦,冷笑道:将军乃是朝廷命官,不去朝廷请援,却来我处借兵,倒也笑话。

况我兵少,尚不足以守城,无力外借,将军请罢。

徐舆见其如此法,不由大怒,因转身离开府衙,就率家兵出城,往郫城反投李流。

李流早闻徐舆大名,急忙迎入帐内,问道:将军来此,是劝我投降罗尚乎?

徐舆:罗尚贪鄙人,且是朝廷反叛,迟早败亡,投其何用!

某今来此,是欲劝范长生归降将军,以坞中存粮资助贵军。

将军岂有意乎?

李流:若果如此,流得据益州,必与将军共之!

徐舆慨然应允,于是率领家兵出营,至坞前自报姓名,入见范长生,其归降流民军。

范长生颇识时务,知道此时朝廷内乱,罗尚无能,皆不能控制益州。

因见徐舆也已归降义军,遂从其劝,大开城门,迎接李流入坞。

流民军入坞之后得食,再得涪陵数万蜀民,因而军威大振。

镜头转换,按下成都,再洛阳。

宗岱因病重既殁,孙阜又遭大败,遂修急表,将军情报至洛阳,呈递朝廷。

惠帝览奏愈惊,立下诏旨:令新野王司马歆离京就国,都督荆州诸郡,招募当地武勇之士,以溯江入蜀征讨李流,解救罗尚之危。

司马歆领旨入楚,到荆州任上,立即征丁拉夫,兼且为政严苛,于是大失蛮夷民心。

义阳蛮张昌聚其乡党五千人,对众道:今朝廷欲逼我入川远征,助罗尚而抗李流。

罗尚乃残苛匹夫,下谁不知之?且李流、李雄等极得民心,征之不义。

新野王今逼勒甚紧,不如反之,若何?

因其一番鼓动,众乡党蛮族群情激昂,于是皆从其反。

大户石冰闻之,率乡人五千前来归附。

张昌大喜,便以石冰为前部,来寇扬州。

杨州刺史陈徽闻蛮人来寇,毫不为意,即调兵出城,与石冰战于平野。

石冰武艺精熟,且善用兵,一阵便将扬州军杀得大败,陈徽引心腹数百骑远遁。

张昌进城,得了扬州,重赏石冰。

此后不过旬日,江州、武陵、零陵、豫章、武昌等诸郡皆为张昌所据,旬月之间众至三万。

张昌于是更置各郡牧守,威震荆扬。

但因其部众皆为民盗贼出身,专以劫掠为务,却哪里懂得治理郡县!

一时之间,江南之地便为盗贼渊薮。

新野王司马歆无力控制,急报朝廷。

惠帝览表大慌,即命刘弘为南蛮校尉、荆州刺史,率军前去镇压。

刘弘到任,即辟陶侃为南蛮校尉长史,领大都护,命为先锋,开赴襄阳,讨伐张昌。

字幕:陶侃,字士行,鄱阳郡人,父陶丹曾任孙吴扬武将军,后徙居庐江郡寻阳县。

镜头闪回,叙述陶侃往事。

父亲陶丹死后,陶氏家道中落,陷入困顿。

忽有一次,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,时值冰雪积日,陶侃仓促间无以待客,不由大窘。

陶母见有客来,知道家道艰难无以飨客,于是剪下自己长,暗令儿子将其拿至街市之中,卖予做假者得钱,换得酒菜而归。

范逵畅饮极欢,连其跟随仆从也酒足饭饱,宾主尽欢。

来日一早范逵告别,陶侃相送百余里。

范逵颇为感动,于是问道:以卿之才,不宜埋没左闾,何不到郡中任职,图一个出身?

陶侃答道:此亦某平生之愿,奈身在寒门,为世族不容,又无人引荐,恨无门路。<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