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三集 再缔盟约(7 / 7)

加入书签

/p>

丞相曹操以子名义,封士燮为绥南中郎将,总督交州七郡,兼任交趾太守。

士燮遣使贡献许都,虽道路隔绝,不弃贡责,朝廷遂诏拜士燮为安远将军,封爵龙度亭侯。

建安十五年,孙权赤壁大胜,即遣步骘为交州刺史。

吴巨怀有异心,被步骘斩杀,士燮率兄弟子侄归附,被孙权封为左将军。

建安末年,士燮将子士廞送至东吴为质,诱使益州豪族雍闿叛蜀附吴。

常遣使觐见孙权,进献动辄数以千计,无岁不贡。

闪回结束,士仁被步骘擒斩,士燮不问。

字幕:蜀建兴元年六月,云南监州郡耆帅雍闿受士燮所诱,袭杀太守正昂降吴。

孙权即受雍闿之降,拜为永昌太守。

永昌功曹吕凯、府丞王伉仍奉蜀国正朔,率吏士闭境拒守,使雍闿不得进入永昌之境。

雍闿因诱使蛮王孟获连结诸夷叛汉,又联合牂柯太守朱褒、越巂,夷王高定起兵。

诸葛亮闻报,因新遭皇帝大丧,军队元气未复,抚而不讨。

遂专心务农植谷,闭关息民。

并以都江堰为农本,设堰官,征丁一千二百人看护。

未及三年,益州民安食足,兵力渐复。

镜头转换,细作探知吴蜀结盟,孙权却又唆使雍闿叛汉,火报入洛阳。

魏主曹丕听知,大怒道:朕早孙权是个反复人,果不其然。

某与孔明虽无故交,但此次却要替其管回闲事,出这一口不平之气!

于是大集文武,商议起兵伐吴。

侍中辛毗出班谏阻:吴楚之地土阔民稀,用兵未见其利。

莫若养兵屯田十年,足食足兵,然后攻之,则吴、蜀可破。

曹丕怒道:此迂儒之论也!

今吴蜀连和,早晚必来侵境,何暇等待十年!

司马懿建议:若伐东吴,可从蔡、颖入淮,取寿春,至广陵,渡江口,径取南徐。

曹丕从之,乃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,留守许昌,凡国政大事悉从决断。

自此之后,司马懿方始进入曹魏统治核心,参与决断国家大事。

魏文帝令造可容二千人大龙舟十只,战船三千只,于中秋八月南征。

诏命曹真为前部总督,率张辽、张合、文聘、徐晃等大将先行;许褚、吕虔为中军护卫,曹休为合后,刘晔、蒋济为参谋。

共起水陆军马三十余万,克日起兵。

大军未出洛阳,先使人传达诏令,派张辽乘舟沿江而行,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。

孙权闻知张辽兵至海陵,甚为忌惮,敕令诸将:张辽虽然抱病,亦谓病虎,仍是勇不可当。

尔等若与对敌,千万谨慎在意!

顾雍进言:主上既与西蜀连和,可修书与诸葛孔明,令起兵出汉中,以分魏军之势;另遣大将,屯兵南徐以拒之。

孙权从之,即修书遣使前往成都,请孔明出兵汉中,一面派将抵御魏主曹丕。

孔明得书大喜,即差赵云先领两万精兵为前锋,先出汉中阳平关,将欲大举伐魏。

孙权因陆逊镇守荆州,遂封徐盛为安东将军,总督建业、南徐军马,以当东路之担

徐盛领命,教众军多置器械,遍设旌旗,守护江岸。

扬威将军孙韶字公礼,乃吴王孙权之侄,年幼负气,请令至江北迎击曹军;徐盛不允,只命坚守南岸。

孙韶由此愤怒,便不听徐盛将令,即引本部三千精兵,潜地过江北去。

(本集完)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