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集 巴丘之殇(4 / 7)
入乔府。
大乔便从南徐赶来,细心呵护妹子,却被乔勉作欢笑,又劝回去归奉父亲乔国老,休使老父挂怀心伤。
周郎下葬已毕,乔携琴出城,独自于夫君墓前弹奏数曲,皆为夫君生时所教。
当琴声响起之时,林中鸟雀尽出,盘旋于暮顶空中不去,便如硕大帐幕。
乔奏曲已毕,即焚古琴于墓前,周郎所谱之曲自此便成绝响。
乔对着暮碑拜了三拜,便要挥剑自杀。
忽见一道白影自墓前掠过,夺其手中长剑,复又还于匣郑乔惊视来人,见是一个绝美女子,似比自己大有十来岁许,却是不识。
来者道:夫人休惊,我乃骊山老母门下貂蝉是也。
因闻周郎殒于巴丘,奉师父之命,接你去汝南花果山修校此乃意,不可有违,夫人休要轻生殉夫,随我去罢。
乔随侍周瑜日久,也熟知江湖上诸子百家门派,对于貂蝉巧施连环计除去董卓之事,更是耳熟能详,钦佩不已。
今闻此言,遂顿然了悟,即舍了家私侍婢,对周瑜之墓拜了三拜,随貂蝉飘然而去。
镜头转换,按下江东君臣为周郎治丧,复荆州。
孔明久等东吴大军不至,心中疑惑不已。
这一日在荆州夜观文,见将星坠地,又自袖占了一课,顿足失惊道:噫!
公瑾死矣,我可奈何!
一夜无眠,至晓将凶信告于刘备,一面泪流不止。
刘备不信,使人往江东探之,回报周瑜果然死于巴丘,吴主正在吴郡为其治丧。
便在此时,江东使者亦至,呈上鲁肃亲笔书信。
玄德览书叹道:周瑜既死,江东栋梁折矣。
我两家既然结盟,礼当前往吊丧,是军师亲去,还是我去?
孔明:你是荆州之主,不可轻动,还是我去。
某料江东代周瑜领兵者,必是鲁肃。
我来日若取西川,尚靠鲁肃牵制曹操,此去也需当面计议。
另有凤雏先生被困江东不知何在,某亦欲寻来,好与主公共同统兵入川。
玄德听他如此,不敢拦阻。
孔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,具礼前往江东吊丧。
于路探得孙权已令鲁肃为奋武校尉,接替周瑜,统领江东三军。
遂不去南徐,先来柴桑吊丧,并会鲁肃,商议大事。
鲁肃接任都督之后,部属剧增,孙权又命为汉昌太守、偏将军,数日三迁其职。
正欲移兵下驻陆口,尚未成行;忽闻孔明到至,率众以礼迎接。
孔明教设祭物于灵前,亲自奠酒,跪于地下,读祭文已毕,伏地大哭。
泪如涌泉,竟至目中出血,哀恸不已。
江东众将见此,相互交耳私语:我等朝夕与周都督相处,反不如孔明外人一面之交!
人言知音难求,今日始信有之。
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,亦为感伤,自思道:孔明自是多情,公瑾亦叹缘浅。
妒英才,公瑾死后,孔明再无知音,可称寂寞。
孔明祭毕止悲,鲁肃便于大帐设宴相待,再固前盟,商定共同抗曹大计。
当时宴罢,孔明含悲辞归;鲁肃率江东诸将,送出营外十里方回。
诸葛亮来到江边,方欲下船,只见一壤袍竹冠,皂绦素履,正在渡口相候。
趋步上前,见是同门师弟庞统,不由大喜,携手登舟,屏退左右,入舱密议。
孔明问道:我出山之时,便请令叔庞德公前来江东寻你。
贤弟因何至今滞留于此?
庞统叹道:臣当初浪迹三吴,因避战乱居于深山,实不曾见到舍叔。
直到公瑾使人相请出山,臣方屈就帐下书记,直至今日。
今闻殿下前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