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五集 黄天当立(4 / 9)
大破张角,斩杀万余。
张角撤到广宗,卢植挥军杀至,设围数重,建筑壁垒、挖掘壕沟,制造云梯,将可攻下城池。
便在此时,朝廷派遣宦官左丰前来视察河北军情,一路索贿,对带兵将领敲榨勒索,无所不用其及。
部将皆劝卢植贿赂左丰,以求邀功请赏,卢植不肯。
左丰恼羞成怒,就此返回洛阳,向朝廷诬告卢植作战不力,养寇自重。
灵帝听信谄言,命用囚车徵召卢植回京问罪。
因临阵易帅,朝廷唯有下诏,重新部署诸将:命皇甫嵩北上东郡;朱儁进攻南阳赵弘;以董卓代替卢植,进攻广宗张角。
镜头闪回,董卓再次登场。
延熹九年,鲜卑人与羌人联合入塞。
朝廷拜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,负责平定幽、并、凉三州叛乱。
董卓因此奉命出任军司马,接受张奂调遣。
永康元年冬,羌人进犯三辅,张奂派董卓、尹端出击。
董卓展其神威,大破羌兵,斩其领数人,俘虏万余部众。
张奂凯旋班师,表奏董卓杀敌之功,朝廷览奏大悦,便拜董卓为郎中,赏赐缣缯九千匹。
董卓尺帛不受,全部分给下属官兵。
其后董卓相继出任并州雁门郡广武令、益州蜀郡北部都尉、西域戊己校尉,因事被免。
熹平年间,董卓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,后出任并州刺史、河东郡太守。
当时张奂罢官,被朝廷禁锢终身,隐居于弘农华阴。
董卓闻知,委托兄长董擢赠缣百匹,以示不忘旧主。
张奂厌恶董卓为人,拒绝不受,原封退还。
中平元年,黄巾起义爆。
北中郎将卢植大战河北,正在节节胜利之际,却遭宦官左丰诬陷,被朝廷罢免。
由此改拜董卓为东中郎将,接管冀州战区事务。
闪回结束。
董卓接诏,就此上任,率部奔赴冀州战场。
董卓到达河北,不去广宗迎战张角,却引军围攻下曲阳县。
因两月不克,反损兵折将。
朝廷闻报,令左中郎将皇甫嵩北上冀州;罢免董卓,押至廷尉受审,判减死罪一等。
按下河北,复南阳。
皇甫嵩引军北上冀州,朱儁自觉势单力孤,便与荆州刺史徐璆、南阳太守秦颉合兵一处,共计一万八千兵马,围攻宛城赵弘。
因宛城墙厚池深,官兵百日不克,反而损兵折将。
消息传至洛阳,朝中便有宦官提出奏议,请徵朱儁回京问罪。
幸而司徒张温上表情,灵帝才罢,诏命限期破贼,以将功赎罪。
朱儁奉诏大惊,乃引兵急攻宛城,日夜不休。
数日之后,终将赵弘射杀,但其城未破。
赵弘既死,黄巾军共推韩忠为,继续死守。
朱儁因见自己兵少,难克艰城,便思一计。
于是下达将令,退兵五里,扩大防围、建筑阵垒;同时堆砌土山,以观望城内动静。
一切准备就序,即命副将引领一军,高举自己帅旗,鸣鼓呐喊,佯攻西南城隅。
韩忠果然中计,因谓官兵动强攻,因此将主力全部调往西南,全力防守。
朱儁见贼军主力被引往西南,则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。
一场苦战,官军偷袭成功,攻入外城。
韩忠这才知道上当,唯有收拢败兵,退保内城。
黄巾军受挫,士气低迷,再无斗志。
韩忠见此,遂遣使者坠城而出,向汉军乞降。
汉军诸将会商,张、徐璆和秦颉都谓朝廷限期破敌诏命迫促,可受其降,以免受罚。
朱儁却道:若允其降,百姓必以有利为贼,无利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