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四集 四路合兵(2 / 8)
p>自从王莽篡夺汉政,时常愤愤不平,心怀光复汉朝志向,不经营家产,反卖田宅,用来结交下英雄俊杰。
刘秀生得鼻梁高耸,额角隆起,相貌非凡,但却性格勤勉,爱好种田。
刘演常常讥笑幼弟,将其比作高祖刘邦次兄刘仲。
每闻兄长讥嘲,刘秀总是笑而不答。
刘秀另有长姐刘元,嫁予新野县吏邓晨为妻,夫唱妇随,甚是相得。
刘秀曾随姐夫邓晨拜访穰县蔡少公,是为县中最善相术者。
少公闻听眼前少年名唤刘秀,将其仔细相了一相,心中暗暗称奇;又忽然想起二十年前所盛行图谶,于是笑道:我年轻时在长安曾闻谶语,道是“刘秀兵捕不道,四夷云集龙斗野,四七之际火为主。”
是刘秀当作子。
其应于国师公刘秀乎?
刘秀笑答:国师原名刘歆,其为应谶而改名。
某本名刘秀,焉知不是应于我身哉?
在座诸宾闻此,只当巧思妙对,皆都哄堂大笑。
只有邓晨怦然心动,暗自欢喜。
镜头闪回。
时有宛人李守,嗜好研究星历谶记,担任新朝宗卿师。
李守深知新朝社稷不永,尝谓其子李通:符命有云:刘氏当兴,李氏为辅。
比及绿林、新盛平林兵起,南阳骚动。
闪回结束。
李通从弟李轶,外出经商,闻前途皆被义军截断,于是中道而返。
回至宛城,来见从兄,叙述途中见闻,言语间眉飞色舞,兴奋异常。
李通笑问:既是道路中断,生意必致亏损,贤弟却因何喜形于色?
李轶压低声音道:今四方扰乱,汉当复兴,以应符命,不是我兄常预言之乎?弟详观南阳宗室之中,独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,可与谋大事。
李通笑道:贤弟之言,正合吾意也!
李轶:意使然,事有凑巧。
兄知我回城之时,遇到何人?
李通:未知也。
贤弟不需哑迷,且究系何人?
李轶:弟正驱车进城,适见一人正于宛城卖谷,丰彩俊逸,非同常人。
弟上前借口问价,与其攀谈,谁知彼人正是南阳刘秀,字叔和,汉景帝阁下玄孙也。
李通:既是如此,何不请来家中相见?
李轶:好叫兄长喜欢,弟已将其连同稻谷带回,见在门外。
李通:何不早,令贵人在门外久候?快快随我出府相迎!
李氏兄弟相随出府,见刘秀站立门,不急不躁,气势俨然,神定气希于是以礼相待,迎入厅堂,各道姓字家世,互称久仰。
李通忙令家仆排摆酒宴,盛陈佳肴,以待贵客。
刘秀谦让不过,只得客随主便,恭敬不如从命。
于是三人落座,先是客套一番,继而推杯换盏,相谈甚欢;继而投机入巷,面红耳热,情若兄弟。
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笑态可拘,进入半酣。
李通见时机已到,遂支开家仆,命皆到院中廊下伺候。
李轶再敬酒一杯,因具言途中所见,以及谶文之事,状态神秘。
刘秀早知其意,笑道:尊兄所言,莫非“刘秀当为子”
之谶乎?
李轶一惊,继而哈哈大笑。
于是三人心照不宣,遂于席上订盟,密相约结,商定大计。
刘秀亦胸怀大志,只性格沉毅,不如其兄张扬而已。
所谋既同,遂倾心相交。
李通:若依可之计,我等可于立秋那,材官都试骑士之日,劫持前队大夫甄阜,以及属正梁丘赐,以其二人号令大众,举兵造反。
叔和兄以为如何?
刘秀:此计大妙。
我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