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集 制谶献符(3 / 9)

加入书签

弟并受宠爱,大举建宅筑茔,与皇上陵墓无异,费用以万万钱计,国库因此空虚。

又父子傲慢不敬帝使,受赏不拜,罪恶昭彰。

董贤自杀伏罪,父董恭又在棺上涂朱,雕以四季之色,左苍龙,右白虎,上附金银日月,以玉衣珠璧装殓,僭越无以复加。

臣以为董恭不宜在朝,并请将其财物没收,所有靠董贤任职者都予免官。

太皇太后:准奏。

诏命将董恭、董宽信与家属迁到合浦,董贤母回故乡巨鹿。

没收变卖董氏财产,并命开棺,露现董贤尸骸检验。

画外音:董贤忽起忽落,传奇人生就此落幕。

董贤既死,太皇太后王政君遂与王莽合谋,议立新君。

因哀帝无子,嗣君便只有在宗室诸王中选立。

王莽为便于日后弄权,不肯于宗室中择其年长者,便提议迎立年仅九岁中山王刘衎登基,太皇太后无甚主意,自是一就肯。

九月初一辛酉日(公元前1年10月17日),中山王刘衎被迎入长安,即位为帝。

以王莽为,率领群臣众卿罗拜丹墀,山呼万岁,是为汉平帝。

平帝高居御榻,鹦鹉学舌般赐令众卿平身,宣布次年改元元始。

字幕:刘衎原名刘箕子,汉元帝刘奭之孙,中山孝王刘兴之子,生母卫姬。

画外音:自此之后,王莽继为大司马,辅朝执政。

遂以太皇太后诏书名义,将丁、傅两族之人全部罢官,丁氏一族并被赶回原籍。

又将傅皇后降称共王母,丁后贬称丁姬。

是日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,大司马王莽操持国政。

百官聚于朝廷东厅,朝贺平帝,三拜九叩,拜舞起居。

汉平帝:众卿平身。

可有本奏?

御史大夫:臣等众卿,联名上奏。

汉平帝:尽管奏来。

御史大夫:今有大司马王莽,自先帝大行以来,尽心王事,救倾扶危,有拨乱反正大功,功在社稷,犹如周公辅成王时崇高,功德巍巍。

臣等以为如此大功,当封为王。

汉平帝:大司马之意若何?

王莽:臣虽有微功,分所当为。

众卿此议,虽是一番美意,但臣谓绝计不可。

汉平帝:却是为何?

王莽:休臣之微功难符此赏,便是当年高祖之时,便曾立白马之盟,非刘姓不得封王。

微臣何人,敢破此例?

汉平帝:众卿之议,非为无由;大司马之辞,亦非无据。

即是如此,可特赐大司马号为安汉公。

更因扶立寡人之功,诏命对众臣俱都加封,赏赐下臣民爵一级。

官吏在位二百石以上,试用期未满者,都按已满看待,给予转正任用。

御史大夫及众卿:陛下圣明,臣等谢主隆恩!

当时班部之中有博山侯孔光,时任光禄大夫,心中暗思:王莽权势日益强大,凡与王政君有仇者,睚眦必报,尽行诛杀。

我乃前朝宰相,若与其同处朝堂,如何得保长久无事?

计议已定,于是越班而出,持笏上奏:臣启陛下,今有安汉公赤心辅政,我大汉社稷必当稳如磐石,安享太平。

臣今老矣,耳聋眼花,有心无力,故请告老,退职还乡。

汉平帝闻此,不敢回答,眼望太皇太后。

王政君:安汉公以为如何?

王莽:博山侯虽然年迈,但尚未达古稀之年。

更为百官楷模,岂可擅离朝堂?为臣以为,既然孔侯不耐政务繁剧,大可委以清闲职责,以慰众望。

王政君:何谓清闲之职?

王莽:今皇上虽然聪睿异常,但毕竟年幼,臣谓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