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集 乌江之殇(3 / 9)
左右两翼纵兵侧击,并围裹之。
楚军三战不利,韩信乘势返军还击。
项王攻势大挫,引军退至垓下。
两军休兵歇战期间,韩信向刘邦进献十面埋伏之计,请将项王围而聚歼,一战以定胜负存亡。
刘邦大喜,任其安排,自己不加干涉。
与此同时,项羽命在垓下(今安徽灵璧东南)安营扎寨,亦做出决一死战态势。
楚军皆入壁垒坚守,屡战不胜,被汉军重重包围,终至兵疲食尽。
项王见此,心生悲凉之意,大有英雄末路之感,遂与虞姬在帐中借酒浇愁。
此时楚兵虽然绝粮,但杀马为食,只因项王还在,不敢投降。
韩信因见不能胜,忽生一计。
乃自创一歌,谱为楚声,命令聚集营中所有楚人,于深夜之时,向楚营齐唱。
其歌云:人心都背楚,下已属刘;韩信屯垓下,要斩霸王头!
楚营军士闻之,皆都思乡厌战,致随歌声悲哭,军心瓦解。
韩信闻听楚营哭声震,乃命鸣角擂鼓,挥令全军进攻。
由是楚军大败,十万军队,几被全歼。
只有八百江东子弟,环围中军,静立如山。
项羽见此,回想昔日巨鹿大战、横扫秦师、杀入关症分封诸王,种种情景,齐上心头。
乃于帐中置酒,与虞姬共饮,悲情难抑。
饮酒至酣,乃举杯吟诗一。
其诗辞云:
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
骓不逝兮奈若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
悲唱数遍,泪流数校左右卫士皆哭,不敢仰视。
虞姬执剑而舞,边舞边唱。
其辞云:
汉军已略地,四面楚歌声;大王意气尽,贱妾何聊生!
唱罢自刎,倒卧于地,就此香销玉殒。
项王并不相阻,只抚尸泪下,泣不成声。
事件悬疑:若依史籍,只项王身边“有美人名虞”
,但无虞姬称呼;直到唐朝《括地志》等书刊印,才出现“虞姬”
其名。
但古来“姬”
者,只是美女代称,并非虞姬本名。
五代时期长短句大行其道,有词牌以《虞美人》为名,便是典出于虞姬。
其所和项王五言诗歌,虽然不曾录入《史记》,但却录于陆贾《楚汉春秋》,应非伪作。
历史真相:《楚汉春秋》和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乃是“霸王别姬”
最早典出记载,但二书都未涉及虞姬结局。
只以常情揣度,虞姬在乱军之中鲜能活命。
若其被俘,则必见于史书。
四面楚歌之际,虞姬饮剑帐中,似乎只能是唯一结局。
悲情一瞬,非但定格在中国文学字里行间,且永远定格在中国戏曲舞台,成为古典爱情故事之中,最为荡气回肠传奇。
帐内残宴已罢,营外杀声未息。
项王止哭,命葬虞姬于帐后草坡,翻身跨上乌骓宝马,率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,趁夜溃围,南出驰走。
长戟指处,如同劈波斩浪,当者无不披靡。
战至平明,汉军完胜,诸将打扫战场,不见项王,还报大帅。
韩信怒道:若使项王逃走,复养成气势,则此后我等,皆死无葬身之地矣!
令骑将灌婴,引令五千精骑,向彭城方向追之。
其余诸将,征略淮南,追寻项王。
生擒以归者,赐万金,封关内侯,献级者,赏千金,封万户侯。
诸将闻命,齐都率部而出,分头而追,不敢不尽全力。
项王日夜兼程南逃,终于渡过淮河。
回顾从骑,只有百余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