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集 乌江之殇(2 / 9)

加入书签

、虞子期。

当此之时,龙且死于潍水之战,英布降汉,只余季布、钟离眛及虞子期三将。

楚汉鸿沟划界之后,项羽领兵东归,刘邦也欲西还关郑

张良劝道:汉有下大半,诸侯皆附。

楚兵疲弊,粮食已尽,此正是亡楚国之时。

今若释而勿击,实谓养虎遗患。

待项王养息已足,大王自料尚能与其并立乎?

刘邦闻而大悟,背上汗出,改颜相谢,听从其计。

汉高祖五年,刘邦派使联络各地诸侯,并传檄韩信、彭越,约定共同灭楚。

一面亲自率军东进,追击项羽。

十月岁,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,衔尾以战。

项羽大怒:此贼无赖,果如我虞美人之言!

由是回师西向,迎战汉军。

因当时韩信、彭越未能如期南下,楚军奋勇反击,刘邦由是大败而归,复入陈下,深堑自守。

于是唉声叹气,复又问计于军师张良。

汉王:诸侯不从本王之约,韩信、彭越亦皆不肯出兵相助,为之奈何?

张良:前番诸侯追随怀王破秦,皆得裂土分王;今楚兵将破,韩信、彭越等必望有分封之地。

因未得其封,故此拥兵自重,不从大王之命,固宜也。

汉王:如此奈何?

张良:不能分茅裂土,事未可知。

若应韩、彭二人,与其共分下,则可片言而立致。

主公未若从权,自陈以东至海,尽封与韩信;睢阳以北至谷城,以与彭越。

使其各自为战,与主公三面夹击,则楚易败,项王可擒也。

汉王:此言甚善。

于是乃使者,分至齐、梁,书告韩信、彭越:着二卿并力击楚,以定下。

则楚破,自陈以东至海,封与将军韩信;睢阳以北至谷城,封与相国彭越。

韩信、彭越得书,同时遣使回报,答应即刻进兵攻楚。

刘邦分茅裂土为酬,终于搬动韩、彭二人兵,但心中颇怒,杀机已经深种于怀。

既得梁、齐两路大军呼应,汉王自谓胜数已定。

由是乃令刘贾率军,联合英布,自淮地北上;自率本部军马,自陈下向东出击。

共集五路大军,对项羽形成合围。

当此之时,项羽因怀愤怒,便将大部兵力用于围困刘邦,楚都彭城再度防守薄弱。

韩信看出便宜,于是并未按照汉王调派,挥师直捣固陵;而是遣兵南下,以灌婴为将,径攻彭城。

楚军不备,由是彭城一攻即破。

灌婴引兵进占彭城,进而攻下楚地多城。

淮南王英布闻知,也即趁火打劫,遣将进入九江,诱降楚国守将大司马周殷,随后合军北上,进攻城父。

形势至此,对楚军极为不利,项羽被迫东撤,固陵围解。

刘邦引兵东进,与项羽遇于垓下。

韩信、灌婴、英布等诸路军马皆至,共计三十万众,与楚军形成正面对垒局势。

刘邦大喜,仍拜韩信为大将,令掌全军,以与项王决战。

自韩信叛离项王以来,此是次与故主正面交锋。

韩信再拜将印,升帐派将,将三十万人马分兵五路。

自领齐军以为前部,以孔将军为左翼,费将军为右翼,汉王刘邦坐镇中军,周勃、柴武为合后,待命而进。

楚军此时由西楚霸王项羽亲自统领,共计十万之众。

两军相遇,分别列阵。

韩信先率前军与项羽交锋,示之以弱,战之不利,向后退却。

项王对韩信恨之入骨,必欲擒而杀之,衔后而击,紧追不舍。

孔将军、费将军依照韩信事前布置,见项王追来,乃从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