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七集 吴国崛起(6 / 9)
),与吴子寿梦、宋平公、鲁襄公、卫献公、曹成公、莒犁比公、邾宣公、滕成公、薛献公、杞孝公、邾穆公、齐太子光会盟。
就此从东至西,连同北面,对楚国形成三面包围。
楚共王大感震撼威胁,由是不顾国力困乏,命令尹贞北上伐宋,试图自中间破其联盟之围。
是年六月,子囊、子耳驻兵訾毋,包围宋国,并派重兵攻打西门。
卫献公救宋,驻于襄牛。
子囊攻克萧邑,子耳攻宋。
宋、鲁、卫避敌锋芒,皆都坚守不出。
子囊、子耳主动出击不果,毫无建树,只得劫掠一番,复与郑国司马公孙虿订盟,讨一纸空文而归,敷衍楚王,以此塞责。
画外音:此时郑穆公诸子皆死,只余公子嘉字子孔,袭子驷之位,官居正卿。
因身卑而居高位,又惯用诈术,便致郑国政局愈乱。
当时郑国六卿,虽曰皆奉正卿为,实际互不统属,各行其政,故此司马虿偷渡楚营,私自与子囊定盟。
镜头转换,复吴国。
周灵王十一年,吴子寿梦病笃,召四子诸樊、馀祭、夷昧、季札皆至榻前,留遗嘱道:汝兄弟四人,惟季札最贤,若立为君,必能昌大吴国。
我欲立为世子,奈季札固辞不肯。
则诸樊可继我位,后传馀祭,馀祭传夷昧,夷昧传季札,传弟不传子孙。
务使季札为君,乃吴国社稷大幸。
违吾命者,即为不孝,上不佑。
言讫而绝,寿止六十岁,在位二十四年。
画外音:寿梦又称邗王,史其名为乘。
“梦”
之古音读忙,通于“网”
;寿梦之意,就是长久且又牢固的渔网。
吴国史上,除开国之祖泰伯、仲庸,寿梦是位有文献记载生平事迹吴王,也是在与中原文化隔阂数百年后,第一位重新与中原文明产生联系君王。
镜头闪回,寿梦初即吴侯之位。
寿梦虽生于偏僻蛮邦,但自幼便怀抱远大理想。
即位吴侯之后,所举件大事,便是出兵攻打北方郯国,并大获全胜,迫使其向吴国称臣。
这次战争规模虽然不大,但其意义却非同寻常。
因郯国虽非强国,但却是当时中原霸主晋之属国。
便因伐郯一战,寿梦名扬中原,诸侯亦都记起,在江淮之南,尚有一个吴国。
在此之后,寿梦又出奇招,竟无端北上朝贡子,与周王室攀亲。
寿梦到成周洛邑,带着自己最为喜爱幼子季札。
因其远祖泰伯、仲庸乃是周文王嫡亲伯父,故其父子受到周简王亲切接见,热情相待。
寿梦与季札始读《尚书大传》,由此大开眼界,始知治理国家韬略手段,并习礼乐周制。
季札接触到礼、乐之后,便似着魔,此后终其一生研究,再不以承嗣王位及治理江山社稷为意。
父子二人将礼乐带回吴国,寿梦见幼子爱之成痴,复又后悔不迭。
闪回结束。
吴王寿梦既薨,长子诸樊率诸弟子侄及满朝公卿,为父王殡葬已毕。
诸樊升朝,当众卿之面,让国于季札,并道:此乃先父之志,不可违也!
季札面红耳赤,固执坚辞:弟辞世子之位于父生之日,肯受君位于父死之后乎?兄若再逊,弟当逃之他国矣!
诸樊万不得已,乃向众臣宣布父亲遗嘱,明示兄弟之间次第相传之约,方肯即位。
晋悼公闻吴王新旧更迭,乃与诸原诸侯各遣使前往吴都吊贺,通使交好。
周灵王十二年,晋国诸卿凋零,智罃、士觫魏相等一班宿将功臣,相继而卒。
晋悼公欲使士匄为中军元帅,士匄坚辞:伯游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