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3章 功臣病(3 / 4)
啊,那可是大汉朝的名将,打仗厉害,做人还特别低调稳重,是功臣里善始善终的榜样!昭文帝陛下这是希望秦将军学学他。”
酒楼雅座,文人墨客。 几位青衫士子围坐讨论,其中一人击节赞叹:“妙啊!昭文帝陛下此举,深得驭臣之妙!
‘断岳’之喻,既肯定了鄂国公的功劳与威力,又暗含警醒,告诫其锋芒过露之险。
引《卫青传》,则是树立典范,指明方向。不言而教,不怒而威,帝王心术,润物无声。”
另一人补充道:“更妙的是借王瑾之口传达。王瑾是中书舍人,清要之职,非御史言官。
由他以探讨铸剑为名私下点拨,既全了君臣之情,又点了秦山之迷津。此番安排,可谓匠心独运。”
深宅大院,权贵府邸。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放下茶杯,对儿孙辈叹道:“太子殿下登基十年,愈发沉稳了。
秦山这般跋扈,若在先帝时,只怕早已……如今太子殿下念旧功,只行点拨,是仁君之相。
尔等需谨记,雷霆雨露俱是君恩,为臣者,当如卫青,功高而不震主,位极而能谦恭,方是长久之道。”
博主解答道:【“昭文帝袁泽和王瑾就是顶级领导的艺术和顶级下属的悟性!
昭文帝袁泽一句重话没有,只是分享了两个‘读后感’(宝刀论和卫青论)
。王瑾立刻心领神会,不仅接下了任务,连去的理由(看玄铁)、谈话的切入点(铸剑养剑)都想好了,而且汇报得不着痕迹(顺道公干)。一切尽在不言中!”】
弹幕蜂拥而上[“老板:我有个想法。员工:方案已经做好了。”]
[“王瑾:陛下,您的弦外之音,臣已谱成曲了。”]
[“这情商!这悟性!活该他当心腹!”]
[“比直接下旨高明一万倍,既办了事,全了君臣体面。”]
[“秦山:原来王舍人是来找我聊锻造的?聊完怎么感觉后背发凉……”]
袁泽啃着苹果,看着天幕里的画面直乐:“这秦山,要是听不懂,就把卫青的画像贴他帐篷上,看他醒不醒!”
诸葛明折扇轻点掌心:“殿下稍安,王瑾机灵,话肯定能传到。。”
旁边的魏征把奏折拍在案上:“听不懂就该罚!哪能由着他性子来!”可笔尖悬了半天,终究没落下。
【天幕最后抛出问题:】
【如果你是秦山,会怎么做?】
天幕问题一出,各色弹幕瞬间刷屏:
[“还能咋办?连夜抄写《卫青传》一百遍!并附读后感《论一个老臣的自我修养》呈送陛下!”]
袁泽噗嗤一笑,对诸葛明低语:“这主意不错,就是怕秦山那手字,跟鸡扒似的,看着费眼。”
[“立刻!马上!扛着那块玄铁去诸葛明和商羊府上负荆请罪:‘二位先生!俺老秦是个粗人,说话不过脑子!这铁送给你们打新铠甲,不够俺再去找!’”]
诸葛婉怀里的白猫“喵”了一声,她掩嘴轻笑:“秦伯伯要是真这么干,我爹和商伯伯怕是要吓得从椅子上掉下来。”
[“低调!低调!明天开始穿打补丁的朝服上班,见人就夸新铠甲设计得好,轻便省料,适合长途奔袭,俺以前那是目光短浅!”]
魏征捋须点头,面色稍霁:“嗯,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。虽略显做作,但态度可嘉。”
[“直接冲进宫里抱着陛下大腿哭:‘陛下!老臣知错了!老臣以后就是您的卫青,您指哪儿打哪儿,绝不多嘴!那把断岳刀您帮老臣收着,老臣怕管不住手!’”]
天玄帝扶额,对长孙皇后无奈道:“这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