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3章 功臣病(2 / 4)

加入书签

轻敲了敲他的脑袋,无奈道:“太子殿下慎言。秦将军不过是性情耿直,不懂朝堂迂回之道罢了。”

诸葛婉抱着一只白猫,蹲在廊下看天幕,看到秦山被房玄龄噎得说不出话,忍不住小声笑:“秦伯伯好凶哦,不过他说的好像也有点道理。”

魏征在书房里写奏折,眼角余光瞥见天幕里的争执,气得把笔往砚台上一搁,吹胡子瞪眼:“胡闹!朝堂议事哪能如此蛮不讲理!

政策关乎国计民生,岂是一句‘弯弯绕’就能否定的?这秦山,仗着功高就目无纲纪,该罚!”

博主回答道:【“别急,咱们的昭文帝袁泽陛下可不是摆设。这不,很快就有人把话传到他耳朵里了。接下来,就是一场经典的‘领导谈话’……”】

天幕中画面继续播放,【袁泽放下手中的朱笔,听着内侍低声禀报秦山又在朝堂之外怒斥诸葛明、商羊之事。

他揉了揉眉心,脸上看不出喜怒。登基十年,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秦山冲锋陷阵才能安心睡觉的秦王殿下了。

如今他是九五之尊,需要平衡朝局,需要文治武功。

秦山的忠诚,他从不怀疑。但这份不知收敛的莽撞,在太平年月里,却可能成为祸根。

袁泽叹了口气。他想起当年在秦地,秦山光着膀子,挥舞着那把吓人的杀猪刀,第一个冲上敌人城墙的场景。

鲜血染红了秦山的身体,他却还在哈哈大笑,回头对自已喊:“殿下,城破了!今晚有肉吃了!”

那份悍勇,是打天下的利器,却可能是守江山的隐患。

片刻沉寂后,他似是随意地对着侍立一旁的王瑾说道:

“鄂国公那暴脾气,跟朕库里的‘断岳’宝刀有一拼啊。这刀可锋利了,平常挂在墙上,能显摆显摆武功,要是老拿它砍来砍去的,朕担心刀会卷刃,也怕不小心伤着人呢。”

“对了,王瑾,你前几天给朕呈上来的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注疏,写得真不错。卫青这人,确实当得起‘国士’二字。”

袁泽说完,又拿起一份奏折看了起来,就跟闲聊似的,没再吭声。

王瑾站在那,心里跟明镜儿似的。

陛下说宝刀,是在提醒秦山他的勇猛和可能存在的危险;说《卫青传》,是在暗示希望他成为的榜样。

陛下不想自已出面去训斥功臣,伤了感情,但又得让秦山明白现在的局势。

这是要他这个中书舍人,去当个悄无声息的传话筒。

“陛下,”王瑾轻声回答,“臣下午得去鄂国公府附近办事,听说国公最近得了一块玄铁,正打算铸剑呢,臣正好可以顺路去看看,跟国公探讨一下铸剑、藏剑、养剑的门道。”

袁泽眼睛都没离开奏章,只是微微点了点头:“嗯,行,你去吧。秦将军是个直爽人,跟你这样的文化人,说不定也能聊到一块儿去。”】

【天幕如水波般荡漾,画面定格在袁泽低头批阅奏章的侧影,和王瑾那了然于心的恭敬姿态。一行飘逸的字迹浮现于画面中央:】

【宝刀藏锋,国士无双——帝王心术与功臣的进退之道,你看懂了几分?】

市井街巷,寻常百姓。 “这皇帝老爷说话咋弯弯绕绕的?直接告诉那秦将军别惹事不就行了?”一个扛着糖葫芦垛的老汉嘟囔。

旁边茶馆里,有读过几天书的人试着解释:“老哥,这你就不懂了。陛下这是顾全老臣的脸面呢!

就像咱家里,老子教训儿子,有时候也得让邻居去递个话,比当面骂街强。”

“哦!这么一说,是给秦将军留面子哩!那卫青又是谁?比秦将军还厉害?”

“卫青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