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8章 骂人(2 / 4)
教昭文帝写字时,都得手把手握着笔一笔一划地教,这得有多不爱学习?
有回赵渊教得急了,气得说“您还是去学骑马吧,至少马不会嫌您字丑”,气得昭文帝三天没理他。]
博主越说越兴奋,掰着手指头数,跟数家珍似的:[“要说赵渊怼人,那可真是专业级别的!怼学生算什么?小菜一碟!
怼起朝臣来才叫一个不留情面,堪称大乾官场的‘怼人界顶流’,战斗力爆表,跟开了外挂似的!”]
[“就说太初八年春闱,有位主考官上朝时冠缨歪了,腰带都系错了位置,看着跟刚从酒馆爬出来似的。
满朝文武都假装没看见,毕竟谁也不想多管闲事。
偏赵渊站出来了,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楚,跟敲梆子似的:‘大人这冠冕歪着,是觉得我大乾的礼制不值钱?还是觉得陛下的朝堂不够庄重?’”]
魏征听到这里,脸色微微一正。他最看重礼仪法度,觉得朝堂之上,便该有朝堂的样子。
魏征对诸葛明说:“这主考官确实不像话,礼制是国本,岂能儿戏?赵大人说得对。”
诸葛明点头:“礼崩则纲乱,赵大人这是在护着朝廷的体面。”
诸葛婉也皱起小脸:“上朝这么严肃的事,怎么能穿得乱七八糟的?”
[“那主考官当时脸就白了,跟宣纸似的,‘噗通’一声跪地上,半天没敢抬头,估计腿都吓软了。
后来听说他回去对着镜子练了三天系腰带,连睡觉都穿着朝服,再上朝时帽翅歪半分都得伸手拨正,比姑娘家描眉还仔细!
现在人家那穿戴,标准得能当礼仪教材了,这都得归功于赵大人的‘神来之怼’!”]
商羊在工部队伍里听得心惊,他早上匆忙,腰带好像也系得有点歪,悄悄伸手正了正,生怕被哪个“赵渊第二”盯上。
陈嘉庚看着他的小动作,微微摇头——看来赵渊这“怼”,倒是能让人时刻警醒。
袁泽身旁的诸葛明笑道:“这赵大人倒是有威慑力,一句话就能让大臣有这么大的改变,实属难得。”
袁泽也认同:“这种较真的性子,在官场里可不多见,有时候就得有个人出来敲敲警钟。”
博主笑得直不起腰,捂着肚子说:[“最绝的还得是‘掀案斥亲王’事件,这事儿在民间都编成话本了,街头巷尾都在传,比戏文还精彩!
当时安亲王仗着自已是昭文帝的叔叔,在朝堂上嘲讽昭文帝年轻,说什么‘嘴上没毛办事不牢’,那语气,嚣张得跟刚打赢架的公鸡似的。
话音刚落,赵渊‘哐当’一声就把面前的案几掀了,竹简撒了一地,噼里啪啦响。
指着安亲王的鼻子就骂:‘陛下登基三年减免赋税、平定边患,功绩摆着呢!轮得到你这天天喝得醉醺醺的酒囊饭袋说三道四?’”
天幕外御书房中,此时跟天玄帝在一块喝茶的安亲王手里的茶杯“啪嗒”掉地上,茶水溅湿了朝服都没察觉,嘴里直嘟囔:“至于吗?我就是随口一句,开个玩笑嘛……”
天玄帝看着安亲王那副窘态,脸色沉了沉——他早就不满这个弟弟整日醉酒误事,赵渊这话虽糙,却说到了点子上。
长孙皇后轻声道:“安亲王也是,泽儿年纪虽轻,可做的事哪样不扎实?确实不该乱说。”
袁泽听到赵渊为了维护昭文帝而掀案斥亲王,眼中闪过一丝赞赏。
他对诸葛明说:“赵太傅倒是忠心可见,有胆识有魄力。”
诸葛明也道:“是啊,安亲王再怎么说也是亲王,赵大人竟敢如此顶撞,可见其对太子殿下的赤诚。”
白起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敬意—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