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86章 不可或缺性(3 / 4)

加入书签

子“钱生钱”的铜臭味。

最绝的是他们的“创新商业模式”——把军火生意包装成金融产品。德国的坦克工厂改造成了数据中心,法国的导弹研发部转型做起了区块链。意大利人更绝,直接把老旧的军火生产线改成了NFT艺术品工坊,那些报废的枪管稍加打磨就成了“后现代军事艺术装置”,在苏富比拍出的价格比原价还高。

在这种躺着赚钱的大环境下,谁还愿意吭哧吭哧搞什么技术研发啊?伦敦金融城里的交易员们,手指在键盘上敲几下,赚的钱就够买下整个兵工厂。那些祖传的军工技术,在年轻人眼里就跟老古董似的——可以放在博物馆里瞻仰,但真要他们去学?还是算了吧。

就连军火测试场都改成了高尔夫球场,毕竟测试新型武器哪有打高尔夫来得优雅体面。曾经用来校准火炮的精密仪器,现在最大的用处就是给CEO的劳斯莱斯做四轮定位。那些军工世家的后代们,早就不碰什么扳机炮管,整天琢磨的都是怎么把祖业包装成概念股,好去纳斯达克割韭菜。

最讽刺的是,现在评估一款武器的价值,看的不是射程和威力,而是它在资产负债表上能占多少位置。五角大楼的采购清单,在华尔街眼里就是一张张会走路的债券。新风系统突然“打了个喷嚏”,把桌上的招股书吹得哗哗作响,仿佛连机器都在感叹:“这年头,造导弹的不如炒导弹概念股的。”

波音公司那些价值百万美金的会议室里,现在最忙碌的不是工程师,而是危机公关团队。

他们的“创新研发中心”早就改造成了“创意说辞工坊”,里面摆满了历代飞机的黑匣子——不是用来研究事故原因,而是用来研究怎么把“坠毁”说成“非计划性着陆”。

新风系统卖力地运转着,却怎么也吹不散那股子“指鹿为马”的酸腐味。

他们的零件仓库现在活像个飞机坟场,停满了退役的737机群,工人们像秃鹫一样在残骸间穿梭,把还能用的零件拆下来“器官移植”到新飞机上。

有个机械师私下把这套工艺称为“飞机界的Frae”,可惜这个比喻太贴切了,第二天就被调去负责厕所清洁工作。

最绝的是他们的“可持续航空计划”,美其名曰环保,实则是把二手零件翻新当新的卖。

那些经过“特殊处理”的发动机叶片,使用寿命比网红餐厅的热度还短。

机翼上的铆钉东拼西凑,活像件百衲衣,飞着飞着说不定就能表演个“天女散花”。

董事会里的老爷们喝着82年的拉菲,看着公关部把最新一起空难包装成“飞行员自主性测试事故”,笑得比签下国防大单时还开心。

他们的智能手表时刻监控着推特热搜,对工程师发来的安全隐患报告却视而不见。

办公室里那台号称“军工级”的空气净化器,唯一的作用就是把“坠毁”过滤成“非预期着陆”,把“零件老化”翻译成“成熟技术应用”。

就连他们的AI质检系统都学会了这套把戏。

当检测到发动机故障时,它会自动生成报告:“本部件已达到理论使用寿命,建议升级为付费延长服务。”

而机库里那些东拼西凑的飞机,每一架都是这个魔幻时代的最佳行为艺术,数量多到能办个“航空工业考古展”。

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更是把这出荒诞剧捧成了商业传奇,每次事故后都能写出《从失败中学习:波音的创新之路》这样的雄文。

有个财经主播甚至发明了新词:“被动式创新”,专指波音通过不断坠机来改进安全性能的独特发展模式。

在波音公司那些铺着厚地毯的豪华会议室里,737MAX系列飞机的设计理念简直可以写进“商业鬼才教科书”。

同一个飞机壳子来回折腾,换个涂装就当新款卖,这操作比俄罗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