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86章 不可或缺性(2 / 4)

加入书签

期更新设备,虽然新买的机床经常被管理层当成拍照背景板。

就连公司的AI系统都看不下去了,有次某个欧洲厂商的智能客服被问到产品性能时,居然自动回复:“亲,这边建议参考我司1914年型产品说明书。”

这个很快就在自媒体上传疯了,被戏称为“百年军工传统的数字化延续”。

而火神重工的AI至少还记得提醒工程师定期保养设备,虽然保养申请总要等管理层渡完假才能批下来。

在欧罗巴那些挂着百年老字号的金字招牌下,武器数据造假已经发展成了一门精致的艺术。

那些镶着金边的产品手册里,性能参数漂亮得像时尚杂志P过的模特,实战表现却堪比老年活动中心的太极拳——架势挺唬人,真打起来连广场舞大妈都干不过。

智能工厂的质检报告写得比诗歌还优美,就是跟实际产品的关系,大概就像米其林三星和路边摊的区别。

有个德国老厂的狙击步枪,宣传册上写着“2000米精准打击”,实际操作起来,200米外能打中仓库大门就算祖坟冒青烟。

新风系统有气无力地运转着,仿佛也被这股子浮夸风吹得头晕目眩。

最绝的是他们的“数字炼金术”——把一堆平庸的数据,通过统计学魔术变成闪闪发光的KPI。

英国某厂的装甲车测试报告上赫然写着“防护性能提升30%”,仔细一看注释才发现是和自行车对比的结果。

法国人的智能瞄准镜号称“革命性突破”,实际上就是把手机摄像头塞进了瞄准具,开机还要看5秒广告。

这些军火在华尔街的金融精英眼里,与其说是杀人工具,不如说是会走路的股票代码。

每次军展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IPO路演,PPT做得比产品本身精致多了。

有个意大利厂商的最新款步枪,枪托上直接刻着纳斯达克代码——毕竟实战价值可能还不如它在股市上的表现。

董事会里的老爷们喝着82年的拉菲,讨论着如何把导弹防御系统包装成区块链概念。他们的智能手表时刻监控着股价波动,但对产品测试失败的警报却总是选择性失明。

办公室里的空气净化器卖力工作,却怎么也滤不掉那股子“纸上谈兵”的铜臭味。

当客户询问产品性能时,会自动调出经过“艺术加工”的测试视频;而真实数据则被加密成“商业机密”,锁在连黑客都懒得光顾的服务器里。

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退货,每一件都是打脸的证据,数量多到能建座“理想与现实差距博物馆”。

最讽刺的是,这些“高科技武器”最大的战场居然是财务报表。

那些花里胡哨的性能参数,唯一的作用就是让股东们眉开眼笑。

毕竟在那些要赚钱的欧洲老爷们眼里,能让股价上涨的就是好武器,至于能不能打响——那不是还有和平主义兜底嘛。

新风系统突然“打了个喷嚏”,把桌上的产品手册吹得哗哗作响,仿佛连机器都在嘲笑这场“皇帝的新衣”。

在华尔街那些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后面,金融精英们早就把军火生意玩成了高级版的“大富翁”游戏。那些曾经用来测试炮弹的场地,现在改造成了股票交易大厅,大屏幕上跳动的不是弹道数据,而是让人眼花缭乱的K线图。智能交易系统每秒钟完成的交易额,比他们祖辈一年卖出去的军火还多,而且干净体面,连火药味都不用沾。

那些欧洲老牌军火商的董事会里,白发苍苍的董事们喝着单一麦芽威士忌,看着平板电脑上跳动的数字,笑得比当年签下国防大单时还开心。毕竟现在赚钱不用等什么战争爆发,只要在财报发布前稍微“润色”下数据,股价就能像火箭一样蹿升。新风系统勤勤恳恳地工作着,却怎么也吹不散会议室里那股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