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4章 读书为何(2 / 3)

加入书签

涌泉相报’。”

“阿牛哥和翠儿姐,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,为什么还要把仅有的食物分给我们?”

“他们图什么呢?”

“还有……还有那个守城的魏将军,明明可以逃走的,为什么要留下来送死?城破了,他一个人活着,总比死了好吧?”

一个个问题,像是一颗颗小石子,从孩童的嘴里吐出来,带着天真,也带着最原始的困惑。

张夫子没有立刻回答。

老者只是沉默地看着眼前的孩童,看着那双清澈的眸子里,第一次倒映出人世间的复杂与浑浊。

过了许久,夫子才慢悠悠地开口,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。

“还记得几个月前,老夫带你去的那个地方吗?天王山。”

妟回用力地点点头。

那个地方,他当然记得。

高耸入云的山峰,触手可及的云海,山脚下如丝线般缠绕的江河,还有那一声龙吟,震得自己差点尿了裤子。

“天王山,与这雁门关,有何不同?”老者又问。

“天王山……高,大,好看。”妟回想了想,用上了自己能想到的词汇。

“雁门关……破,冷,好多人死了,不好看。”

“说得对,也不对。”

张夫子用那根从不离身的竹杖,在雪地上画了一个大圈,又在大圈里,点了一个小小的点。

“那天王山,是天地。你站在山巅,俯瞰的是山川龙脉,是江河走向,是王朝气运。你看到的,是‘理’,是‘势’。那是天地的道理,宏大,壮阔,但也冰冷,离你很远,就像你看这本书,字都认得,可里面的意思,却隔着一层纸,摸不着,够不到。”

老者的竹杖,重重地点在了那个小点上。

“而这雁门关,是人间。你站在这里,看到的是一个妇人为了活命,可以不顾一切。看到的是一对夫妻在绝境中,仍然愿意分出一碗粥的善意。看到的是一个将军,为了身后的万家灯火,宁愿舍弃自己的性命。”

“你看到的,是‘情’,是‘心’。这些东西,很小,小到只是一碗粥,一句话,一个眼神。但这些东西,滚烫,真实,能烙进你的骨头里。”

“一个是大而无形,一个是小而有质。”

“小子,你再想想,有什么不一样?”

妟回呆呆地看着雪地上的那个圈和那个点。

大而无形。

小而有质。

这两句话,像两道闪电,在他混沌的脑海里炸开。

天王山上的景象,虽然震撼,但回想起来,却像是一幅挂在墙上的画,再怎么壮美,也只是画。

可雁门关的一切,却不是画。

那碗粥的温度,仿佛还留在唇齿间。

被灾民推倒时,撞在石头上的疼痛,此刻后背还在隐隐作痛。

翠儿姐脸上混杂着痛苦与期盼的神情,魏将军拔剑时眼中的决绝,都像是用刀子,一笔一笔刻在了脑子里。

“天王山……是夫子指给我看的。”

孩童的声音,有了一丝明悟。

“雁门关的粥……是我自己喝下去的。”

“哈哈哈!”

张夫子突然笑了起来,笑声中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快慰。

“孺子可教!孺子可教也!”

老者用竹杖敲了敲妟回的脑袋,力道不重。

“书本上的道理,就是那天王山。圣贤们把天地的‘理’写在书上,让你去看,让你去懂。可你看得再多,背得再熟,那也是别人的东西,不是你的。”

“只有你亲自用脚去丈量这片土地,用嘴去尝遍这世间的苦辣酸甜,用心去感受这人间的悲欢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