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4章 兼併之疾(2 / 3)

加入书签

限田令不好吗”

魏徵摇了摇头,“从汉到晋,限田没少搞,都想抑制兼併,但没见谁真正搞出过名堂来。”

李逸点头,“这天下最大的地主是皇帝,占田超限多的,都是皇亲国戚,功勋贵族们限他们的田,能成么”

魏徵给他添酒,“你不也是那个占著数千顷良田的功勋贵族高官么,你为何支持限田。”

李逸坦白,“限田確实只是个幌子,並非真正的目的,想要限田顶多能限一限平民百姓,贵族官僚是限不了的。

这个限田令,在政事堂都通不过,门下省的王更会直接驳回。”

魏徵放下酒杯,身子微微前倾,疑惑的看著李逸,“那这又是唱的哪一出”

“其实,我觉得抑制兼併是做不到的,就算詔令能通过政事堂,最终也会沦为一纸空文。

我觉得倒不如不抑兼併,允许土地私有,放开买卖。”

魏徵咳嗽一声,声音陡然提高了许多,“这怎么能行呢,若是不抑兼併,允许土地任意买卖,那你信不信,要不了多久,这天下的田地,就都要集中在贵族豪强们的手中,富者田连阡陌,而贫者无立锥之地”

李逸点头,“这是必然的,”

“那百姓失去了土地,沦为地主佃户,还如何承担国家赋役”

李逸端起酒杯,“师兄,別急,喝酒。”

“你先回答我”魏徵瞪大著眼睛。

李逸拿起烧鸡,不急不缓的撕开,“师兄,这国家制度也好,田制也罢,就没有一成不变的。

先秦之时,从殷商到春秋,推行井田制,方里为井,井九百亩,公田居一,八家皆私耕百亩,同养公田。

公田收入全为领主所有,私田收入则为个人所有。”

魏徵点头,事实上魏徵是个復古的人,推崇古制,不仅是礼法,也包括井田制,朝中不少人都復古,甚至想恢復並田制。

但並由制在春秋晚期,就逐渐瓦解了。

西周末期,私田就已经很多了。

再往后,屯田制、均田制等出现,没有哪个制度能够千古不变。

秦汉时期,確立土地私有,按亩纳税,按户籍或人丁徵发赋役,都是以税人为主,按田亩的地租负担较少。

从北魏到隋唐,推行均田制,但税赋还是以人丁为主的。

从秦汉到隋唐,税赋都是以丁为主,根本原因还是这个方式徵收赋税的成本最低,最能保证。

以田地、財產等徵收为主,则是本糊涂帐。

而以丁为主的税赋,又使得税赋主要是由普通百姓承担的,贵族官僚们拥有免课役特权。

要保证能从平民头上徵收税赋,那肯定得保障平民们能够稳定,均田制授田,就是这个保障。

“师兄,隋朝近九百万户,如今十余年,天下户籍仅三百余万,战乱果真损失了这么多人口么

不尽然吧,事实上师兄你也应当清楚,还有大量的隱户。

如果把这些隱户算上,现在天下应当至少还有五百万户,將近三千万人口。”

“一户丁中至少二三人,丁男和中男皆授田百亩,一户要至少要授田二三百亩,五百万户,全部授田,得一千五万顷耕地,而如今天下耕地有多少

西汉平帝时,全国耕地仅八百二十七万顷,而到东汉安帝时,全国统计仅有六百九十四万顷耕地。

如今朝廷户部的田籍上,有多少亩耕地

三百万顷都不到。

是,经歷战乱后,还有许多隱田,还有许多拋荒的田,可就算把隱田都清理出来,把荒田再垦耕,也顶多翻上一倍,六百万顷地差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