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9章 四十不惑(2 / 4)

加入书签

p>

“先前,

司徒李逸几次转卖田地,千顷千顷的卖,我那时也还有些不解。

如今倒是已经不惑了。”

刘弘基看着厅中的一家人。

妻妾、儿女们,也是好大一家子。

“人生无常,世事难料。”

他把儿子们叫到面前,有正妻生的嫡子,也有妾侍们生的庶子。

“我曾听李司徒讲过这样一句话,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,

这次被牵连进谋反案中,被免官除名,冤吗,挺冤,但我确实也与他们往来过密,所以也不冤。

还有你们兄弟,我知道有的也喜欢在外面瞎混,说好听说结交朋友,其实就是胡混。

当然,

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,所以也不好多说你们。

有些事啊,是得自己经历足够了,才能懂才能悟的,我现在说多了你们听不进去也听不懂。”

“以后的事,谁也说不准,

我今天呢,就借这个机会,把有些事情安排一下。”

他给儿子们挨个叫到跟着,给每个人分了十五个奴婢和五百亩田地。

唐律父母在不分家,得同居共产,别籍异财那是要受法律处分的。可是,为了避免父母死后兄弟争产纠纷,因此民间也习惯预分家产。

预先分配,等将来父母不在了,兄弟们按此分配财产,也无争异。但父母没死之前,这预分财产,仍属于家庭共产,不算私财。

刘弘基的儿子们,大的也才二十不到,小的甚至才几岁。

谁也想不到拥有千顷良田,数万贯家产的刘弘基,四十岁就预分家产,更想不到每个儿子才给五百亩地和十五个奴婢而已。

反倒是对女儿们,

刘弘基挺大方,每个女儿一千亩地、千匹绢、十万钱,和三十名奴婢做为嫁妆。

比儿子们的多了一倍不止。

这下,

刘弘基的妻子也觉得不理解了。

家里明明有这么多家产,为什么预分家产只分这么一点。

嫡庶都分一样多,她也不说什么了,可为什么只分这一点点,这点还不到刘家财产的九牛一毛。

“阿郎正年富力壮,为何就急着要预分家产”

刘弘基坐在那,

“世事无常,你看裴寂这几年是何等风光,可说倒就倒了,就算致仕了,但还晚节不保,流放静州。

李孝常还是咱亲家,这也是突然就房倒屋塌,七个儿子被腰斩了两,剩下的父子七人,还连累着他的那些侄儿们全都长流岭南了。”

“谁知道将来是什么样的呢

我年少时,家是地方望族,父亲是朝廷刺史,我也没想过有朝一日我会把家业败光,

更想不到,我后来会成为盗马贼。

我被迫盗马自给时,也料不到后来还能成为开国功臣。”

他指着儿子们,“他们如果有本事,也不需要什么万贯家产,自己就能白手起家。

若是没本事,那这些田产可以让他们免于冻饿。”

妻子问他家中那些产业,何不多给儿子们一些,一个儿子分一百顷地都够分。

刘弘基笑笑,摇头,“若是真没本事,给他们那么多地,守的住吗没听过稚子抱金于闹市之典故吗

平民百姓都知道说,穷人三件宝,丑妻薄田破被。

没本事,有五百亩地、十五个奴婢足以,多了,就招祸了。”

“那咱家这千余顷田地数万贯家产,将来怎么办”妻子问。

刘弘基笑笑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