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二十七章 稳中向好(5 / 8)

加入书签

sp;  更别提,这饿死的十万人里,大部分还都是不愿意迁移,宁愿饿死也要死在家乡的顽民了。

    在曹化淳看来,自家殿下能保全八百多万山西百姓,那已经是了不得的恩德了。

    比起八百多万山西百姓,死去的这十万人根本不算什么。

    “或许你说的对吧……”

    面对曹化淳的话,朱由检略有沉默。

    他总想尽可能多的救活更多的人,满足更多人的需求,可是时代放在这,即便他已经努力的攀爬科技树,但提高生产力这种事情,不是单单爬科技树就能一下子提高的。

    治国,需要的是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的耐心。

    只有付出心力,一年又一年的耕耘,国家才能慢慢的强大。

    大明的体量太大,疆域太大,许许多多的政策即便颁布,也需要数年之后才能见到成效。

    不说别的,单单眼下的一个人口问题,便耗费了大明九年的时间,却依旧没有查个清楚。

    面对这样的大明,朱由检只能一步步的来,因此面对这样的山西,他的政策也依旧不能改。

    “告诉马懋才和户部,平阳府百姓的情况,朝廷已经知道了,然国朝已经无粮、无银可调。”

    “平阳府六十余万百姓若是真的无粮可吃,那可依照‘移民实边’的国策,迁往东海省安置,发放粮票。”

    “是……”

    朱由检开口,曹化淳回应,就这样,平阳府的事情依旧没有变化,那些执拗要留下的百姓,朱由检管不了他们。

    他不是没给这些人活路,是这些人自己不给自己活路……

    奏疏很快批发下去,同时大明朝的变化也在一点点的展现。

    随着这些年来大量灾民的涌入,关外的漠东、东海、北山三省变化不可谓不大。

    就从耕地来说,经过天启十年、天启十一年、十二年、十三年、十四年这五年的“移民实边,灾民北迁”等政策,六百多万人口涌入了关外三省。

    这些人口里,大半是以辽东百姓为主,其次才是山西灾民,而后是北直隶灾民,继而才是铁路修通后的河南、山东灾民。

    这些灾民不是一下子在同一年迁移的,而是一批一批人,一年又一年的迁移。

    他们有的人抵达关外已经五年之久,有的才刚刚一年。

    与人口迁入成正比的,是经过百姓不断开垦出的耕地。

    这其中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