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6章 人物着装,差异凸显(1 / 3)
暮色如浓稠的墨汁,缓缓浸染穿越乡镇的天空,白日里的暑气却仍在空气中盘旋,裹挟着阵阵蝉鸣,让人烦闷不已。李思成伫立在镇公所斑驳的木门前,望着远处整改后看似焕然一新的街道,眉头却始终紧紧皱着,心中的忧虑如同一团乱麻,挥之不去。历经环境初检和物品核查的重重难关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,这场验收的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疏忽,稍有差池,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。
“李总!”黑燕踩着被晒得发软的柏油路匆匆跑来,汗水浸透了她的衬衫,在后背晕染出深色的痕迹,手中的记录本边缘也因反复翻阅而微微卷起,“验收小组准备检查人物着装了。”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,这段时间高强度的工作,早已让整个团队身心俱疲。
李思成轻轻点了点头,伸手整了整中山装的领口,却发现布料因为汗水的浸润而有些发皱,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。他迈步朝着集市走去,昏黄的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,在坑洼不平的石板路上摇曳。集市里依旧人声鼎沸,吆喝声、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,可这热闹的氛围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阴霾,每走一步,他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胸腔里愈发急促,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。
“李总!您快来看!”突然,一声急切的呼喊从前方嘈杂的人群中传来。民俗专家苏文渊踮起脚尖,奋力挥舞着手臂,白色的衬衫在人群中格外显眼。李思成心中一紧,加快脚步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。只见一位拄着龙头拐杖的老前辈,正用拐杖指着几个在路边追逐打闹的孩子,苍老的脸庞涨得通红,浑浊的眼中满是怒意:“李总,1982年的孩子们哪有这样的鞋子?”他的拐杖重重地敲击着地面,发出“咚咚”的声响,惊得路边摊位上的几只小鸡扑棱棱地乱飞,“你瞧瞧,这亮闪闪的运动鞋,还有这花花绿绿的颜色,在当年,做梦都见不着!那时候,多是自家纳的布鞋、部队发的解放鞋,样子简单,底儿厚实,走路踏实!”
李思成顺着老前辈颤抖的手指望去,只见孩子们脚上的运动鞋款式新颖,色彩鲜艳,还带有炫酷的灯光效果,在古朴的街道上显得格格不入,就像一幅传统水墨画中突兀的涂鸦。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“川”字,心中暗自懊恼,这么明显的问题,自己怎么就忽略了呢?“是我们疏忽了,马上整改!”他的语气坚定,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焦急,转头看向黑燕,“统计所有孩子的鞋码,联系老鞋匠,连夜赶制布鞋和解放鞋!”
就在这时,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高跟鞋声,一位戴着墨镜、穿着紧身连衣裙的女士优雅地挤了过来。她摘下墨镜,露出一双细长的丹凤眼,上下打量着周围的人,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:“李总,这人物着装的问题,可不止鞋子。”她伸手轻轻撩了撩染成栗色的大波浪卷发,涂着鲜红指甲油的手指在夕阳下泛着冷光,“你看这些村民的衣服,布料虽然做旧了,但剪裁太修身、太时尚,完全没有八十年代那种宽松质朴的韵味。还有这些配饰,亮晶晶的项链、夸张的耳环,在1982年的乡镇,普通人家连见都没见过,更别说戴在身上了!”
这位名叫林曼的时尚历史专家,在业内颇有名气,可她那高傲的态度和尖锐的言辞,却让在场的人心中很不是滋味。赵铁牛挠了挠头,黝黑的脸上写满了不解,嘟囔着:“不就是穿件衣服嘛,哪有这么多讲究?咱们干活儿方便不就行了?”
“讲究?”林曼冷笑一声,眼神犀利如刀,“八十年代的服饰,是一个时代的缩影。布料的选择、剪裁的方式、配饰的搭配,每一个细节都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。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好,还谈什么还原1982年?这就好比练武之人,连基本功都不扎实,还妄想成为武林高手?简直是天方夜谭!”她的话语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,刺痛了在场每个人的心。
李思成深吸一口气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