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5章 环境初检,问题浮现(2 / 3)
辈围着晾晒稻谷的竹席,窃窃私语。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摇了摇头,指着竹席说道:“这纹路不对,82年的竹席不会有如此规整的编织图案,那时候的手艺,可比这粗糙多了,一看就不是那个年代的东西。”
每一个问题的提出,都像一记重锤,狠狠地砸在李思成的心上,让他感到无比沉重。就在他焦头烂额之际,历史学者陈立文推了推金丝眼镜,指着一面刷着“发展现代农业,实现科技兴农”的墙壁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:“李总,这墙上的标语也有问题。1982年还没有这样的口号,当时的标语多是围绕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学大寨,这样的内容,放在这里不合适啊。”
李思成看着墙上鲜红的标语,只觉得刺眼无比。他闭上眼睛,在心中暗暗责备自己:怎么就没把好这最后一关呢?“改,全部重新刷。”他睁开眼,眼神中透着坚定,“马上联系广告公司,按照1982年的风格制作标语,一个字都不能错!”
就在众人忙碌地记录问题时,突然,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。技术员小李满头大汗地跑来,脸色苍白如纸,气喘吁吁地喊道:“李总,不好了!王氏集团又发动攻击了,这次黑进了我们的物资管理系统,把所有建筑材料的采购记录都篡改了!现在仓库里的材料清单全乱套了,根本分不清哪些是符合年代的!”
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,让原本就紧张的气氛瞬间凝固,仿佛空气都在此刻冻结。沈岩冷哼一声,眼中满是质疑:“看来你们的麻烦还真不少,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,真能保证整改质量?我看啊,这验收怕是悬了!”
李思成握紧了拳头,指甲几乎掐进掌心,留下深深的印记。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儿子李晓聪桀骜不驯的模样,想起自己打造这个穿越乡镇的初心。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从心底涌起,他咬了咬牙,沉声道:“各位专家请放心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我们都会把问题解决。王氏集团想借此机会让我们乱了阵脚,门儿都没有!我李思成既然敢做这个‘穿越计划’,就有信心把它做到最好!”
说罢,他转身对黑燕和张明远果断下令:“黑燕,你带技术团队全力反击,务必夺回物资管理系统,就算拼尽全力,也要把数据恢复原样;张明远,组织村民和工人,立刻开始整改。我们一边应对网络攻击,一边整改问题,两手都要硬,一刻都不能耽误!”
黑燕和张明远对视一眼,齐声应道:“是!”便各自匆匆离去,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。
此时,赵铁牛带着几个村民风风火火地赶来。赵铁牛拍着胸脯,大声说道:“李总,听说要整改,俺们都来帮忙了!不就是换个排水管、刷个标语吗?俺们有的是力气,保证把活儿干得漂漂亮亮的!”
钱阿婆也拄着拐杖,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。她看了看周围的问题,叹了口气,语重心长地说:“这些城里来的专家就是仔细,不过说得在理。孩子们,咱们加把劲,把这乡镇打扮得更像82年的模样,可不能让李总的心血白费了!”
在村民们的支持下,整改工作迅速展开。河边,工人们挥汗如雨,小心翼翼地挖出塑料排水管。陶土管又重又脆,搬运时稍有不慎就会破裂,大家都打起十二分精神。“嘿哟!嘿哟!”号子声此起彼伏,经过一番努力,终于换上了沉重的陶土管。
街道旁,村民们拿着铁锹、锤子,拆除精致的大理石花坛。碎石飞溅,尘土飞扬,大家却毫不在意。有人不小心被碎石划伤了手,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投入工作。很快,土坯花坛就建了起来,虽然没有大理石花坛美观,但却多了一份古朴的气息。
学校里,老师们带着学生,用刷子仔细刷掉不符合年代的标语。孩子们个子小,就踩着凳子帮忙,大家一边干活,一边唱着老歌,气氛热烈而融洽。
而在镇公所机房里,黑燕和技术团队
↑返回顶部↑